转导乡[Zhuan Dao Xiang]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6公里。人口2.4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2%。 面积50.7平方公里。辖忠孝、转导、红花、王家庄、落龙沟、河纳沟、后沟、酒坊、后坪、前坪、接官岭、红合岘、王家庄、大湾、中湾、三湾、苏家湾17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设安乐乡,1956年改称转导乡。1958年并入-公社,1961年分设转导公社,1984年复设转导乡。后与塔城乡合并,乡政府设与转导乡酒坊村。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阴洼坡新石器遗址、新店文化、唐汪式高家遗址和清代鸿化寺古城4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前河乡[QianHe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4公里。人口1.2万,有土、回、汉、藏等民族,土族占总人口的35.8%,回族占34.5%。面积79.7平方公里。辖丰一、丰二、卧田、芒拉、田家、台其、牟家寺、上湾、下湾、甘家川、前河、张家寺12个村委会。
前河乡位于县城以南65公里处,前峡公路、川官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比较便利,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海拔为2150米。下辖丰一村、丰二村、卧田村、上湾村、下湾村、茫拉村、田家村、台其村、木家寺村、前河村、张家寺村、甘家川村,总面积为79.70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0万人,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蚕豆,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务农、外出打工为主。这里属浅山地区,海拔1800~2510米,年降雨量350毫米,蒸发量1650毫米,呈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降水少,蒸发大,气候干旱,冬寒夏暑昼热夜凉。
境内有张家村马厂类型卡约文化遗址和甘家村庙子底沟类型、半山类型白岸子沟遗址2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70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5.8%,土族占19.4%,藏族占10.6%。面积55.8平方公里。甘沟乡政府驻李家,辖光明、李家、韩家嘴、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东山、咱干、前进、盖子滩13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静宁堡,1931年设静宁乡,1956年改甘沟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甘沟公社,1984年复设甘沟乡。 -经济人文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旅游 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静宁村,青海省东部重要通道川官公路甘沟段距该寺6公里。距青海省西宁市183公里。是集观光、宗教研究、宗教朝圣于一体的宗教寺院。卡地卡哇寺,清代汉文献称“静宁寺”,藏语“卡地卡哇”意译为“乌鸦嘴”。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国师索南桑布带一尊释迦佛像来此建寺,一日,见雪地上有小孩足迹沿迹寻去,发现一株旃檀树,树梢上有一乌鸦鸣叫,吐口水如金线,成悬彩,佛幡状,以为吉兆,遂在此建寺,命名为卡地卡哇寺。卡地卡哇寺是格鲁派较大寺院之一。1974年主要建筑被拆,1980年开放。寺内保存有被视为稀世珍宝的宗喀巴自画像,此像系布面卷轴画,长2尺,高1.5尺,是以宗喀巴诸师弟子为陪衬的大师全身像。卡地卡哇寺因此蜚声藏区,有“不拜卡地卡,那来三大寺之说”。 |
中川乡[Zhong Chuan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南端,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87公里。人口1.7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4%。 辖朱家岭、虎狼城、河东、河西、红崖、光明、前进、清一、清二、向阳、农场、金田、草滩、美一、美二、峡口、盘格、团结、民主、八大山、魏家山21个行政村。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中川堡,建县后设中川乡。1949年沿旧制仍设中川乡,1956年成立中川土族乡。1958年并入黄河公社,1961年分设中川公社,1984年复设中川乡。 -经济人文地处黄河谷地、滩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蔬菜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土族传统的民族节日“纳顿”(七月会),每年农历七月在这里举行,“三川杏雨”为县境一大自然景观。境内有辛家村宋代丹阳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杏儿乡[Xing Er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10公里。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8%。面积65.4平方公里。辖大庄、胜利、日扎、峨哇、乱石头、卡洒哇、协拉7个村委会。 民和建县后设杏儿乡。解放初为兴文乡,1954年改称杏儿乡,1956年成立杏儿藏族乡,1958年并入公社,1961年分设杏儿公社,1984年复设杏儿藏族乡。地处黄河谷地及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尕马卡村马家窑类型辛店文化唐汪式遗址。 |
核桃庄乡位于县境中北部,距县城7公里。东北邻川口镇,东和东南与巴州镇毗连,最南端与西沟乡为邻,西、西南和西北与李二堡、松树两乡接壤。南北长约11公里,东西宽约5.25公里,总面积56.8平方公里。下辖钟家村、陶家村、里长村、核桃庄村、安家村、堡子村、五方村、大庄村、牙合村、排子山村、大库土村、高崖村,全乡12个行政村,46个合作社,2585户13823人,耕地面积1622.13公顷亩,人均0.122公顷亩,林地面积419.27公顷。经济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其中排子山的马铃薯为县内知名农产品,劳务输出中拉面餐馆发展迅速。全年经济总收入6793.63万元,人均收入7829元。
核桃庄五方村五方清真寺,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为民和县第一座清真寺。境内拱北台遗址位于村南50米的台地上,为米拉沟东岸二台地,高出河床约100米,遗址北临洪沟,西40米处台下为乡间公路,东西约150米,南北100米。文化层堆积厚约0.3~1.5米,内含文化遗迹和遗物有灰层、灰坑、残墓、人骨、兽骨、陶器碎片等,拱北台遗址保存较好,内涵丰富,不仅包括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和青铜时代的齐家、辛店、唐汪式陶器等多种文化类型,而且遗址和墓葬共存,是一处全面反映古代先民生活的考古地点。 |
新民乡[XingMing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5公里。人口0.7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回族。面积51.1平方公里。新民乡政府驻千户湾,辖大湾、公巴台、古岱、候家山、下川、三岔、卧多、雪沟、毛拉山、下山、龙卧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新顺堡,建县后曾设新顺乡,1950年沿旧制仍设新顺乡,1956年改称新民乡,1958年并入松树公社,1961年分设新民公社,1984年复设新民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