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闽清县池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闽清县池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该居民点传说清代有一位长乐县池园村人陈德和经商来到此地,后在此落户定居,并进行开垦养殖,后来他的子孙为了纪念祖先的开拓创业,取名“池园”。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后,即“池园社区居民委员会”。
相传清代时有一位长乐县池园村人陈德和经商来到此地,后在此落户定居,并进行开垦养殖,后来他的子孙为了纪念祖先的开拓创业,取名“池园”。
相传早年有潘、陈、杨三姓共同聚居此地,原取村名潘陈杨,后因“陈”与“亭”方言谐音演化为“潘亭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潘亭村村民委员会”。
就因靠村东方的是一个洋,故名“东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东洋村村民委员会。
祖先从尤溪汤川坤门底龙源坊迁此地定居有450年历史,因当时此地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故名“叶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叶洋村村民委员会”。
在百年前迎神赛会非常华丽,且排扎许多华丽鏊山,故取名“丽山”。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丽山村村民委员会”。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丽山地方第一个建立初级合作社,在当时一种新的集体单位,后将新字改为星字,故称“丽星”。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丽星村村民委员会”。
相传早年土地未开发,耕地极少,全村水田仅能播种九斗种籽,故名“九斗”。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九斗村村民委员会”。
早年当地村民根据地理特征,高为顶,低为坑,故取名“顶坑”。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顶坑村村民委员会”。
相传很早以前,本村境内有一块形状似斗的岩石,经常石缝里会流出白米,群众期望好福运,故称此地为“福斗”。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福斗村村民委员会”。
有一口古井名叫“龙井”,因村内大姓吴氏的祖厝建于该井的后面故取名“井后”。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井后村村民委员会”。
村北靠一个观音隔,村庄就在观音隔下的窝兜里,故名“隔兜”。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隔兜村村民委员会”。
中有一座大山崙,山中瓷土蕴藏量丰富,故取名“宝山”。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宝山村村民委员会”。
早年原名登瀛村,后来村中地处芝溪方向形成店铺,村庄面向店铺的前方,故改名为“店前”。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店前村村民委员会”。
是原宝山与新厦洋两自然村合并而来,就以两自然村名中各取一字命名,故名“宝新”。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宝新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