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南安市水头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南安市水头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原属三十八都;民国时期属营南、营北二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新营乡;1958年公社化后成立新营大队;1984年改称新营村,设新营村民委员会。

原属朴山村,后成立后坑农场,1995年建后坑村,设后坑村民委员会。

原属三十六都;民国时期分属田埔保和大湖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大盈乡;1958年成立跃进联社;1961年成立大盈大队;1984年改称大盈村;设大盈村民委员会。

原属三十六都;民国时期称上美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大盈乡;1958年公社化时期成立跃进联社;1961年成立上林大队;1984年改称上林村,设上林村委会。

1984年建邦吟村,设邦吟村民委员会。

原属三十六都、三十七都;民国时期划分文东、文西、文中三保,属门江店联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文斗乡;1956年成立农业社,后为纪念革命烈士黄英文同志,改名为英文农业社;1961年划分为文东、文中、石东、南斗四个大队;1965年合并为文斗大队,“社教运动”期间又把文斗周围几个大队(即新营、呈美、邦岑、星辉、曾岭)合并,称文斗小公社,属文斗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革委会;1984年改为文斗村,设文斗村民委员会。

清朝时期属南安县三十七都;民国时期属呈美乡;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文斗公社呈美大队,后并入官桥公社,再划入水头公社,称呈美大队(包括前边村);1979年,前边村析出,划归文斗大队,呈美陈氏自然村独自为水头公社的一个大队;1984年改称呈美村,设呈美村民委员会。

宋、元代,溪坂、浯坑属太平乡长乐里三十七都,而后园属长乐里三十八都;民国初期属第四区文新乡;1946年区改乡镇,改属大盈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十一区水头镇;1954年初成立星辉高级合作社;1958年划归大盈乡;1958年11月初成立星辉大队;1961年属官桥区;1965年属水头公社;1984年改为水头乡星辉村;1985年改为水头镇星辉村,设星辉村民委员会。

原属三十七都;民国时期设太湖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称曾岭村;1956年成立青峰社,属官桥区大盈乡;1958年属文斗公社;1959年并入星辉大队;1962年成立曾岭大队,属水头人民公社;1981改为水头乡星辉村;1985年改称水头镇曾岭村,设曾岭村民委员会。

原属南安县四十都;民国时期属下房保;新中国成立初属康龙乡;1958年成立康龙大队;1984年改称龙风村,设龙风村民委员会。

宋代属南安县太平乡常安里下坊(下枋);元、明、清代属南邑四十都,黄姓为四十都一甲,蔡姓为四甲,吴姓为五甲;民国十七年后分属下南保(辖下店村南畔及芒溪、前园二村)、下北保(辖下店北畔及风吹鼓村);新中国成立初属水头区江霞乡;1956年5月后划归石井区;1958年成立星光联社,属红专公社;1960年成立江霞大队,属石井公社;1963年属康龙公社;1964年成立下店大队,属水头公社;1984年改称下店村民委员会。

原属四十一都;民国时期属盈岭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麟福乡;1958年成立仁福大队;1964年拆分仁福、劳光两个大队;1984年仁福大队改为仁福村,设仁福村民委员会。

原属南安四十一都;民国时期为福盈保(以福顶山与小盈岭各一字为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属仁福乡;1953年成立盈岭乡(以小盈岭命名);1955年与麒山乡合为仁福乡;1958年公社化时期成立仁福联社、劳光联社,后合成仁福大队;1965年社教运动中拆分为劳光、仁福两个大队;1984年,劳光大队改名为劳光村,设劳光村民委员会。

民国时期属营南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新营乡;1958年成立朴山大队;1984年改称朴山村,设朴山村民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南安三十九都顶肖厝乡;新中国成立后属官桥第十区,称肖厝农会;1955年属石井十一区,称肖厝高级社;1958年属官桥红专公社,称肖厝大队;1959年属石井公社,称青辉联社(肖厝、东泉、荷楼合并一个村);1965年属水头公社,称康庄大队肖厝中队;1972年属康龙龙场,称肖厝管区;2002年属水头镇,称肖厝村,设肖厝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