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于原大印镇政府驻地,社区遂以镇名为名。原属于金印村境域范围,于2010年12月划分出来而成立,由大印场镇和山峰场镇两个片区组成。 因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将锁江羌族乡并入大印镇命名为锁江羌族乡。 大印社区成立于2010年1月,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9户,687人,有两个居民小组,一个网格,志愿者队伍一支,人数36人,辖区下辖企事业单位7个,个体商户网点20个。 |
此地处于锁江场镇的东面,故名。属锁江乡,锁江乡在明、清时为白草番人居住地,清朝时设锁江桥乡团与仁义场,1929年设置锁同团练公所;1940年隶属大印镇;1942年从大印镇析出建锁同乡;1950年锁江乡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成立锁江人民公社,为民主大队;1984年1月,仍改名锁江乡,称江东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锁江乡人民政府、赤水乡人民政府并入大印镇人民政府,设锁江、赤水办事处;1995年10月锁江从大印镇撤出,恢复锁江乡;2003年7月,锁江乡被列为“羌族乡”,更名为锁江羌族乡,仍为江东村,此后至2016年未改变。 江东村距离县城104公里;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75户,825人,劳动力555人,外出务工170人。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8亩,林地面积2100亩。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个。 |
解放村地处老锁江羌族乡场镇周边,地理优势独特,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7835亩,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7人,有劳动力:378人。
主导产业:以发展新式茶园为主,现有新式茶园:958亩,三木药材发展:2000余亩,养殖业:村内现有开年出栏生猪上百头的养殖户:3户。村内茶叶加工厂:2家,厚朴合作社1个,宇康中药材公司落户该村。
基础设施:全村都已通路,道路共计:18公里,已硬化:5.5公里,人畜饮水全面解决,农网改造全面完成。 |
水口村距离县城123公里;距离锁江羌族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26户,422人,劳动力261人,外出务工158人。辖区面积30余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3亩,林地面积15700余亩,茶叶900亩,中药材3500余亩,人工商品林1400亩。村内经济以发展三木药材、人工商品林、茶叶、魔芋种植及畜牧业为主。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 |
很久以前,有一对凤凰生活得名。属锁江乡,锁江乡在明、清时为白草番人居住地,清朝时设锁江桥乡团与仁义场,1929年设置锁同团练公所;1935年4-6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建锁江乡苏维埃政府;1936年建锁同联保;1937年将都贯联保并入锁同联保;1940年隶属大印镇;1942年从大印镇析出建锁同乡;1950年锁江乡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成立锁江人民公社,为凤阳大队;1984年1月,仍改名锁江乡,称凤阳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锁江乡人民政府、赤水乡人民政府并入大印镇人民政府,设锁江、赤水办事处;1995年10月锁江从大印镇撤出,恢复锁江乡;2003年7月,锁江乡被列为“羌族乡”,更名为锁江羌族乡,仍为凤阳村,此后至2016年未改变。 因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两河村、划归凤阳村,活动阵地为原两河村村委会。 凤阳村距离县城129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9.5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66户,583人,劳动力321人,外出务工人员50人。辖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1.6亩,厚朴种植面积19200亩,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个。 |
槐窝村距离县城11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43户、787人,劳动力485人,外出务工154人。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4亩,林地面积11790亩。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村民主要产业为厚朴、黄柏、杜仲、茶叶、魔芋、乌药等传统种植和猪、牛、羊、鸡等牲畜和小家禽养殖以及外出务工为主。经过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槐窝村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厚朴、茶叶产业。 |
坝子村位于锁江羌族乡西北方,距锁江羌族乡政府驻地12公里,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000余亩,林地面积12000余亩,茶园面积1000亩,清漪江将村内十社分开,形成阴阳两边,村内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覆盖面积达80%,植被完好,有多种天然药材及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土壤属于中性土壤。全村辖十个社(红光、天井、岩窝、土桥、五元、厚朴、大坪、老庄、棉子、庙湾),现有人口总户数185户,总人口532人。村民主要产业为厚朴、黄柏、杜仲、茶叶、魔芋、乌药等传统种植和猪、牛、羊、鸡等牲畜和小家禽养殖以及外出务工为主。经过近年来的产业发展,坝子村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厚朴、茶叶产业。 |
黄坪村位于平武县清漪江流域中游、锁江羌族乡东南方,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后,新黄坪村由原黄坪、白耳、前提三村合并而成,现幅员面积2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73.80亩,林地面积31699亩,香菇种植面积200余亩,森林覆盖面积达80%,空气湿度适中。辖1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36户1320人,其中羌族人口占90%。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98人,2019年底所有贫困户均已脱贫,无返贫现象。目前全村主导产业有香菇、茶叶、中草药、猕猴桃等,2019年底村全村人均收入17275元。产业发展方面:建成标准化中蜂产业示范园1个,集中养殖区3处,培育蜂群168箱。发展香菇120余万袋,年产180余万斤。种植竹荪菌20余亩、羊肚菌3亩、猕猴桃100余亩。全村现有生猪规模养殖户3户,年出栏生猪1500余头;养殖生态跑山鸡4000余只,养殖保护品种平武黄牛100余头;建成良种肉牛养殖场一个,存栏良种肉牛20余头。基层治理方面:通过组织开展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文明“三大体系”建设,以简洁、务实、管用、易记的村规民约为准则,聘请老党员、道德模范等“乡贤”担任评议员、监督员,紧盯农村大操大办、好吃懒做等问题,引导形成文明村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结合日常乡风文明评议员、监督员掌握的情况,每半年举办一次“五星文明户”评选表扬活动,对先进典型给予物质奖励、村级项目支持、大会表扬;同时,借助“红黑榜”对反面典型进行曝光,督促群众养成好习惯。 |
铧嘴村距离县城115公里;距离大印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358户,1175人,辖区面积16795亩,耕地面积4022亩,有一个党支部,党员42人。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现有残疾人49人,五保户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10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基础设施建设:全村投入项目资金9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1.硬化6个社通入户水泥路18.4公里,其中大房基5.2公里、党家湾2.6公里、安房坪2公里、三清社5.5公里;大水1.8社公里,仇家,1.3公里,新修三清社通车桥一座,未硬化通社路38公里;2.新建蓄水池3口,全部更换饮水管、新建沼气池5口。3、实施电网全覆盖改造,安装磁卡电表,全村用上了安全稳定的电。4、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 |
金印村距离县城110公里;为锁江羌族乡场镇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435户1144人,劳动力742人,外出务工375人。有正式党员47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发展对象2名。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35亩,林地面积28000亩。茶叶面积200余亩,种植三木药材10000余亩,其中包括白芨.重楼等珍贵药材。造人工商品林11000余亩,种植食用菌200余亩,养殖生态土鸡15000余只,有养殖大户5户,养殖生态黑猪2000头,养殖中蜂500余箱。全村的经济以发展种.养殖业.三木药材.人工商品林.茶叶.务工收入为主。有农业专业合作社3个。 |
皇庙村距离县城114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2014年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44户,494人;2018年全村共有143户,485人,劳动力320人,外出务工130人。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0亩,林地面积8600亩。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现有低保户28户63人,五保人口2户2人。我村2014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46人,贫困发生率为9%,属非贫困村,止2018年底,累计实现14户45人脱贫(2014年脱贫3户,2015年脱贫2户6人,2016年脱贫3户9人,2017年脱贫2户7018年脱贫4户15人),因病新识别贫困户1户1人,贫困发生率降%;2019年计划脱贫1户1人,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
立堡村距离县城138公里;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23.8公里,下1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59户797人,劳动力523人,外出务工133人。辖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51亩,林地面积113298亩。有农业专业合作社0个。现有低保户36户72人,每月补助标准200元人,五保人口10户10人。2014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 101人,自然减少1户1人。因病致贫22户53人;因残致贫10户25人;因学致贫4户17人。“四个一批”摸底数据为:易地扶贫搬迁一批13人,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47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8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42人。经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止目前,37户100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实现贫困村退出。 |
山峰村地处山峰场镇周围,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1公里。村活动场所2处320平方米,村卫生室2处120平方米,活动健身场所100平方米。全村幅员面积34公顷,其中耕地4230亩、林地15320亩。辖区11个村民小组,379户,1180人。党员56名、预备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建卡贫困户43户124人。基础设施:通村路硬化4公里、通社硬化路8.5公里、通社泥碎路21公里。入户路达95%。目的丫大桥一座、索桥二座。场镇左右河堤1100米。公共卫生厕所40平方米,垃圾池12口,抗旱池7口。全村农业发展以玉米生产为主,经济发展以茶叶、厚柏、中药材为重点。已建成优质茶园1960亩、厚柏2000亩、中药材500亩、人工造林4000亩。现有集体产业香菇园1个、智慧农业园1个、专业合作社3个、生猪养殖大户11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