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新设立的居委会,驻地在前詹村,故名。 |
因詹姓先到此创乡,并且村落靠近南海,均在其他姓氏住址前面,故名“前詹”。 |
村地原为铭湖中一岛屿,背侧三面山丘环绕,中间有两个小山峰突起,故名“屿兜”,因潮音“屿”与“仕”同音,后为书写方便,简称为“仕兜”。 |
其时村面前有一条大溪,交通不方便,后来建一条23米长石桥,故名“桥头”。 |
原称“港内”。1951年以后与邻村盐寮及其他村落合并,取名“港寮”。 |
后寮村地处铭湖以北沃田主要地带,地方富饶、物产丰富,故称“厚饶”,后因是今镇区以北最远的村落,取其方位,谐潮汕音,1952年改名为“后寮”(“厚饶”潮音和“后寮”相近)。 |
古称磨湖林,因村地处铭湖北岸(近代形成桑田),又称为铭湖。新中国成立后,铭湖村隶属前詹镇,其方位属东,故改名为“铭东”。 |
因村旁原有一湖,名铭湖,村位于铭湖西边,故称“铭西”。 |
创村时定居于村北部的山岭最尾端,当时村命名为“山尾乡”,新中国成立后雅称“仙美”。 |
因村后山峰土名“山仔兜”,又一山峰土名“庵林”,高山林立、形态似塔,故称“塔兜”。 |
因村地处铭湖、仙美村西侧广阔的山埔,故称西埔。 |
村原坐落在鸡冠山岭前,三面环山,一面临坑,二村上、下相对称,左右两侧同一条古石路绕坑通百花尖,故取名古坑上、下村,后简称“古杭”。 |
明万历年间(1590~1600),张、黄诸姓在黄岗村西侧定居,称新乡;后刘氏从湖里行迁入。清康熙年间(1712~1722),又搬至居处西侧创乡,亦称新乡。后人为区别乡名,把先创称老乡,后创称新乡。 |
因村前有一溪,经港寮湾流入南海,每逢涨潮时,溪水变咸,故称“盐卤溪”,村因溪得名,后因名拙,改名为“濂溪”。 |
先有邓氏从神泉文昌村迁移至此创祖,后方、高、林、徐诸姓相继迁入,四水汇集村前,故称“大水堀”。清咸丰年间(1851~1861),取山清水秀之意,雅称“秀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