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秦安县西川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秦安县西川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西川镇吴川村位于秦安县南7.5公里,310国道旁。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413mm,气温11.4℃,无霜期182天,海拔1168.2米,吴川村有1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363户,总人口1681人。全村耕地面积1800亩,人均耕地0.9亩,2017年开始,因天平高速等国家重大项目等共征地455亩,现剩余耕地1345亩,在剩余耕地中,果园面积1000亩(其中桃园400亩,苹果园面积600亩)。

因以安姓人氏聚居,且地势平坦,故名。1949年初期属六区,1953年实行乡制,属于张新乡,1956年撤区并乡,属于张新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于安坪公社安坪管理区,1961年5月管理区改建公社,属于西川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属于西川乡,后又改乡为镇,属于西川镇安坪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安坪村位于西川镇西部,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00mm,气温10.4℃,无霜期174天,海拔1430米,耕地面积1650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430户1900人。农业种植以桃、苹果、甜瓜为主,林果业以桃、苹果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高堡村位于西川镇西南部,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00mm,气温10.4℃,无霜期174天,海拔1530米,辖区整村退耕还林面积共2000亩,其中1685亩为经济林,315亩为生态林。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84户1282人。农业种植以蔬菜为主,林果业以苹果、花椒、桃子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清光绪年间(公元1800-1894年)“陇上铁汉”安维俊在朝为官,将原村名“赊糜川”更名为“神明川”。解放后人民公社时期(1958年),由西川公社某干部改名“农民村”。2005年,村民建议改回原村名。经申报批准后更为原名“神明川”。1949年属秦安县千户区张雒乡。

1955年属秦安县千户区西川乡人民委员会。

1956年属秦安县派出巡视组西川乡神明川社。

1958年为西川区工委西川公社管委会“农民大队”。

1958年9月为秦安县“火箭公社”农民大队。

1959年属秦安县西川公社牌楼社。

1965年属秦安县西川公社。

1968年属秦安县西川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属秦安县西川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为秦安县西川乡人民政府农民村民委员会。

2001年为秦安县西川镇人民政府农民村民委员会,2005年更名神明川村民委员会至今。

神明川村位于西川镇西部,距镇政府1.2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450mm,气温10.4℃,无霜期174天,海拔1195米,耕地面积1097亩,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596户2362人。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林果业以苹果、桃、蔬菜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因是郭家山进入川区的入口处,故命名为川口村民委员会。1957年归牌楼社管辖;1976年从牌楼大队分出川口大队,归西川公社管辖;1983年12月,川口大队更名为川口村委会,归西川乡政府管辖;西川镇川口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川口村地处镇政府南部,距镇政府1公里,有七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15户,1111人,其中劳动力685人,2022年已输转劳动力259人。耕地面积793亩,其中果园面积476亩。村上主要收入为务工收入,次要收入为林果收入。

牌楼村位于西川镇南部,距镇政府1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00mm,气温13℃,无霜期200天,海拔1170米,耕地面积568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249户1010人。农业种植以苹果、蜜桃、花椒为主,林果业以苹果、蜜桃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侯辛村位于秦安县西北部,属城乡结合部,为西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450mm,平均气温11.5℃,无霜期178天,海拔1120米,耕地面积887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449户1654人。农业种植以蔬菜为主,林果业以苹果、蜜桃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因以雒姓人氏聚居,且位于平川中,故名。1949年后至1980年间称为西川公社雒川大队。

1980年更名为西川乡雒川村。

2004年又更名为西川镇雒川村至今。

雒川村位于西川镇西部,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00mm,气温30℃,无霜期174天,海拔5230米,耕地面积1863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519户1916人。林果业以苹果、桃子、花椒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因以宋姓人氏聚居,且村内地势平坦,故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修梯田,才把那时的山坡坡修成现在的平川,当时还把宋家长改叫宋场大队(共分六小队),1984年更名为西川乡宋场村村民委员会,1993年更名秦安县西川镇宋场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宋场村位于西川镇北部,葫芦河西岸,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480mm,气温10.5℃,无霜期174天,海拔1243米,耕地面积785亩,全村辖六个村民小组497户2150人。农业种植以菜花、菠菜为主,林果业以桃子、苹果、花椒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因以雒姓人氏聚居,且村内有一堡子,故名。1949年前一直称雒家堡子,1949年初属张雒乡;1955年属千户区西川乡,1958年至1983年称西川公社雒堡大队;1983年12月,公社更名为乡政府,雒堡大队更名为雒堡村委会;2001年12月,西川撤乡设镇,称西川镇雒堡村至今。

雒堡村位于西川镇北部,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00mm,气温10.4℃,无霜期174天,海拔1383米,耕地面积2038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316户1260人。农业种植以玉米、蔬菜为主,林果业以桃树、苹果树、花椒树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且地势崎岖,故名。1965年4月、管辖4个自然村、六个生产队、1980年将黑龙屲分出令主大队、1983年12月、更名为村委会、2008年12月、将黑龙洼合并到李洼至今。

李洼村位于西川镇西北方向,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气候温和温润,年平均降雨量550mm,气温11.5℃,无霜期178天,海拔550米,耕地面积2673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49户1061人。农业种植以林果业主,林果业以苹果、花椒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何湾村位于西川镇北部,距镇政府7.8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00mm,气温10.4℃,无霜期141-230天,海拔1700米,耕地面积1720亩,全村辖四个村民小组148户643人。农业种植以玉米、洋芋为主,林果业以苹果、花椒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因以王姓人氏聚居,且村内有一堡子,故名。1955年1月至1955年11月属千户区,1956年1月至1957年11月属西川乡管委会,1958年1月至1965年11月属西川公社,1984年12月属西川镇。

王堡村位于西川镇西部,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00mm,气温11℃,无霜期174天,海拔1630米,耕地面积1097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67户743人。林果业以苹果、花椒种植为主,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

鸦湾村位于西川镇北部,距镇政府13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00mm,气温10℃,无霜期175天,海拔1600米,耕地面积780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29户578人。农业种植以苹果、花椒为主,林果业以苹果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基本信息因以姜姓人氏聚居,且村中有一堡子,故名。1949年后至1980年间称为西川公社姜堡大队。

1980年更名为西川乡姜堡村。

2004年又更名为西川镇姜堡村至今。

姜堡村位于西川镇北部,距镇政府12公里,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00mm,气温15℃,无霜期240天,海拔1550米,耕地面积2475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00户1631人。农业种植以土豆、玉米为主,林果业以苹果、蜜桃、花椒种植为主,人多地少,农业产出效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