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沙地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沙地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明洪武初年,迁此开发;永乐年间(1403-1422),孟姓,黄姓因躲避水患从江夏迁居到此开发建集,清乾隆末期,王姓为躲避洪灾从湖南湘潭迁此,属恩施县崇宁里五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

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沙地联保1保,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沙地乡1保,二十九年(1940年)裁区建乡,属沙地乡1保。

1950年,改设楸木乡,属恩施县鸦鹊区;1952年8月为楸木乡,属七区(沙地区)。

1958年为楸木管理区金星大队,属清江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楸木公社丰收大队,属沙地区,1968年为楸木公社革命委员会金星大队,属沙地区,1975年属沙地公社,为楸木管理区金星大队,;1981年属沙地公社,该为楸木管理区。

1984年属沙地公社,该为沙地镇。

1997年裁区建乡,为沙地管理区沙地村,属沙地乡。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乡,将原沙地村第一、二、三、四、五组加集镇居民组建沙地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辖官路、沙地街、肥田坝3个居民小组。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孟、黄姓为避水患从湖北荆州迁入,属湖广都司施州卫。

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王姓因水灾从湖南湘潭迁入,随后程、曹、范、张姓陆续迁入,属恩施县崇宁里五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十六年(1927年)属恩施县第二区,为沙地联保第二保、第三保、第四保;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二东乡区(新塘),为沙子地乡第二保、第三保、第四保;二十九年(1940年)属沙地乡,为第二保、第三保、第四保。

1950年属恩施县鸦鹊区,改设秋木乡、白果乡、五房乡、小溪乡;1952年8月属七区(沙地区),为秋木乡、白果乡、五房乡、小溪乡。

1958年属清江人民公社,秋木管理区,下辖金星、钟声、同升3个大队;1961年属沙地区,改为秋木公社,下辖金星、钟声、同升、金庄、丰收、太阳、大池7个大队;1968年属沙地区,为秋木公社委员会,下辖金星、东升、同升3个大队。

1981年属沙地公社,为秋木管理区,下辖秋木、五房、大池坝3个大队。

1984年属沙地区,为秋木乡,下辖秋木、五房、大池坝3个村。

1997年裁区设乡,属沙地乡,沙地管理区,下辖秋木、五房、大池坝3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属沙地乡,收原秋木、五房、大池坝三个村合并为秋木村委会。

明洪武(1368-1398)年间,楠木园向姓人家从青草堂迁入,到此落业,属湖广都司施州卫。

清乾隆(1736-1795)年间,谭显龙、谭显虎从双河木栗园迁入此地,廖姓、姚姓、覃姓相继从外地迁入,属恩施县崇宁里四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花被联保第六、七、八、九、十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花被乡第六、七、八、九、十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花被乡为第六、七、八、九、十保。

1950年属恩施县新塘区改设土地塘乡、杨柳池乡、把月池乡、中间坪乡、人山岭乡;1952年8月属七区(沙地区)为土地塘乡、杨柳池乡、把月池乡、中间坪乡、人山岭乡。

1958年属清江(沙地)人民公社为杨柳池管理区,下辖清江一社、清江二社、清江三社、清江四社;1961年属沙地区改为柳池公社,下辖健康、杨柳、前锋三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沙地区革命委员会柳池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红山、红江、前锋、杨柳四个生产大队;1981年属沙地公社为柳池管理区,下辖人山岭、中间坪、把月池、杨柳四个大队。

1984年属沙地区为柳池乡,下辖把月、中间、人山、杨柳四个村。

1997年裁区设乡,属沙地乡为柳池管理区,下辖把月、中间、人山、杨柳四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把月、中间、人山、杨柳四个村合并为柳池村,下辖龟山、人山岭、长淌、邓家村坊、把月池、朱家湾、官房、庙岭包、庄上淌、土地塘、谭家湾、上峁子、瓦仑、枪杆岭等十四个村民小组。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向姓为避水患从湖北荆州迁入此地落业,属恩施卫所;清乾隆年间(1736-1795),黄姓、谭姓从外地迁入此地,清晚期属恩施崇宁里四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花被联保第一、二、三、四、五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花被乡第一、二、三、四、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花被乡第一、二、三、四、五保。

1950年改设花被乡、龙角乡、石门乡,属恩施县新塘区;1952年8月属七区(沙地区)花被乡、龙角乡、石门乡。

1958年为花坪管理区,属清江人民公社,下辖前进、花坪、五峰、玉峰4个大队;1961年为花坪公社,属沙地区,下辖龙心、五星、小寨、村坊、五峰、玉峰6个大队;1968年属沙地区革命委员会花坪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前进、花坪、五峰、玉峰4个大队;1975年为花被管理区,属沙地公社,下辖前进、花坪、五峰3个大队;1981年更名为花被管理区,属沙地公社,下辖白岩、花被、西岭、龙角4个村。

1984年为花被乡,属沙地区,下辖龙角、花坪、西岭、白岩4个村。

1997年裁区建乡,为花被管理区,属沙地乡,下辖龙角、花坪、西岭、白岩4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收原龙角、花坪、西岭、白岩4个村合并为花被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凉水井、白岩寨、石门沟、小寨子、村坊、私田上、白果淌、大垭门、椿树坪、西流水、西岭、沙子田、花被街组。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向姓为避水患迁居此地。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高姓为避水灾迁居此地,属恩施县崇宁里四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夹马槽水沟直下至黑沟,东北属建始大安里,黑河西南,属恩施县第二区,麦淌联保四保、五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黑河东北仍属建始安里,黑河西南,属第二东乡区(新塘),为麦淌乡四保、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麦淌乡,为四保、五保。

1950年,属鸦鹊区,落都乡、偏南乡;1952年8月,属七区(沙地区),落都乡、偏南乡。

1958年,属清江(沙地)人民公社,落都管理区,下辖落都、偏南2个大队;1961年,属沙地区,落都公社,下辖落都、偏南2个大队;1968年属沙地区革命委员会落都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落都、偏南2个大队;1975年,属沙地公社,落都管理区,下辖落都、偏南、倒龙3个大队;1981年,属沙地公社,落都管理区,下辖偏南、落都、元宝3个大队。

1984年为落都乡,属沙地区,下辖偏南、落都、元宝3个村。

1997年裁区建乡,为落都管理区,属沙地乡,下辖偏南、落都、元宝3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偏南、落都、元宝3个村合并为落都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分别是风包岭、汪家包、梭落举、香树淌、安乐寺、元宝山、九盘坪、黄家村组。

清康熙(1662-1722)年间,何姓从四川泸州移民迁入。

清乾隆(1736-1795)年间,田姓从巴东火峰口移民迁入,属建始县太安里一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七年(1918)属建始信字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花坪区景阳联保第二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麦淌乡第二、三保。

1950年,改设倒龙乡、樟木乡,属鸦鹊区;1952年8月,倒龙乡、樟木乡属第七区(沙地区)。

1958年为火峰管理区,属清江人民公社,下辖金龙、正光、金塔3个大队;1961年改为火峰公社,属沙地区,下辖金龙、正光、金塔、水井湾、罗家5个大队;1968年为火峰公社革命委员会,属沙地区革命委员会,下辖金龙、正光、金塔3个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撤销火峰公社,金龙划归落都管理区,正光、金塔划归天鹅管理区;1981年恢复火峰管理区,属沙地公社,下辖倒龙、鹤峰口、樟木坝3个大队。

1984年为鹤峰口乡,属沙地区,下辖倒龙、鹤峰口、樟木坝3个村。

1997年裁区建乡,为鹤峰口管理区,属沙地乡,下辖倒龙、鹤峰口、樟木坝3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乡,将倒龙、鹤峰口、樟木坝三个村合并为鹤峰口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水井湾、倒龙、茶园坡、罗圈岩、樟木坝、丁家包、何家湾组。

明崇祯年间(1627-1644),黄、向姓由境外迁入,明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张、刘、田、廖姓由境外迁入,属恩施县崇宁里五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麦淌联保第一保、第九保属恩施县第二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麦淌乡第一保、第九保属第二东乡区(新塘);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第一保、第九保属麦淌乡。

1950年改设天鹅乡,下坝乡,金盆乡属鸦鹊区;1952年8月为天鹅乡,下坝乡,金盆乡,属七区(沙地区)。

1958年为天鹅管理区,属清江管理区,下辖黄金、金山、和平3个大队;1961年改为天鹅公社,属沙地区,下辖星火,黄金、金山、和平4个大队;1968年属沙地区革命委员会,下辖黄金、金山、和平3个大队;1975年为天鹅管理区,属沙地公社,下辖黄金、金山、和平、金塔、正光5个大队;1981年更名为麦淌管理区,属沙地公社,下辖夏村坝,长槽,麦淌,耍龙坝4个大队。

1984年为麦淌乡,属沙地区,下辖耍龙坝、夏村坝、长槽、麦淌4个村。

1997年裁区建乡,为麦淌管理区,属沙地乡,下辖耍龙坝、夏村坝、长槽、麦淌4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原耍龙坝、夏村坝、长槽、麦淌4个村合并为麦淌村;属沙地乡,下辖12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沙湾、锅厂、小槽、粟儿坪、长槽、仙人洞、赵家湾、绿映塘、核桃坪、麦淌街、瓦屋桥、座三沟组。

明崇祯年间(1627-1644),文、黄姓为躲避水患从荆州监利县迁入该境,后迁入楠木园,明属湖广都司施州卫。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马姓从监利因水灾迁入,属恩施县崇宁里五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十六年(1927年)属恩施县第二区麦淌联保第七保、第八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二东乡区(新塘)麦淌乡第七保、第八保;二十九年(1940年)裁区设乡,属麦淌乡第七保、第八保。

1950年属鸦鹊区,为神堂乡、杨柳乡,;1952年8月为神堂乡、杨柳乡属七区(沙地区)。

1958年为胜淌管理区属清江人民公社,下辖红星、胜利2个大队;1961年属沙地区,为胜淌公社,下辖红星、胜利2个大队;1968年属沙地区革命委员会胜淌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红星、胜利、丰庄3个大队;1975年属沙地公社,为胜淌管理区,下辖红星、胜利、丰庄3个大队;1981年属沙地公社,更名为神堂管理区,下辖双垭岭、神堂、小风口3个村。

1984年属沙地区,为神堂乡,下辖双垭岭、神堂、小风口3个村。

1997年裁区建乡,为神堂管理区,属沙地乡,下辖双垭岭、神堂、小风口3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属沙地乡,收原双垭岭、神堂、小风口3个村合并为神堂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分别是:神堂、桥口、观音阁、乌马驹、阳龙淌、双垭岭、梳马庄、寨子组。

康熙年间(1662-1722),黄、郑、刘、周四姓为避水患从湖北荆州迁此,属湖北荆州府。

民国初袭里甲制;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沙地联保第六、七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麦淌乡第六、七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麦淌乡第六、七保。

1950年改设盘龙乡、茨竹乡、麻水乡、朱家坪乡,属鸦鹊区;1952年8月为麻水乡、朱家坪乡,属七区(沙地区)。

1958年为水平、盘龙2个管理区,属清江人民公社,下辖新生、友谊、中心、双龙4个大队;1961年为水平公社,属沙地区,下辖新生、友谊、中心、双龙4个大队;1968年属沙地区革命委员会水平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新生、友谊、中心、双龙4个大队;1975年为水平管理区,属沙地公社,下辖新生、友谊、中心、双龙4个大队;1981年更名为黄广田管理区,属沙地公社,下辖朱家坪、皇家垭、黄广田、盘龙溪4个村。

1984年为黄广田乡,属沙地区,下辖朱家坪、黄家垭、黄广田、盘龙溪4个村。

1997年裁区建乡,为黄广田管理区,属沙地乡,下辖朱家坪、黄家垭、黄广田、盘龙溪4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收原朱家坪、黄家垭、黄广田、盘龙溪4个村合并为黄广田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分别是:葫芦屋场、平槽、二台坪、三花坪、黄家垭、一碗水、黄广田、尖山槽、蔡家包、朱家坪、许家湾、谢家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