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碣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碣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建国后,为第六、第七社,1959年成立西门居民区,1966年“四清”运动期间改为第七、第八街道委员会,1967年又合并为西门居民区,1969年成立西门居民区革命委员会,1977年改名西门五七大队,1979年改称西门居委会,2000年改称西门管理区,2002年改为西门社区居委会至今。

[详细]

1975年设为诗书居民区,属碣石镇,1987年改为诗书居委会,1994年改为诗书管理区,1999年改为诗书居委会,2002年改为诗书社区居委会。

此名沿用至今。

[详细]

宋朝年间,有居民迁居于此地,新中国成立后设社,1959年成立水朝居民区,1966年改为第三、第四街道委员会,1967年合并为水朝居民区,1969年成立水朝革命委员会,1977年改名水朝五七大队,1979年改为水朝居民区,1987年改为水朝居委会,1994年改为水朝管理区,并撤爱群村委会并入水朝管理区,1999年改为水朝居委会,2002年改为水朝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该村于1959年成立后城居民区,1966年“四清”运动期间改为第一、第二街道委员会,1967年又合并为后城居民区,1969年成立后城居民区革命委员会,1977年改名后城五七大队,1979年改称后城居民区,1987年改为后城居委会,1994年改为后城居管理区,1999年改为诗书居委会,2002年改为后城社区居委会至今。

[详细]

原为后埔村委会西湖村民小组,因陆丰核电项目建设需要,村庄和土地全部被中广核集团公司征用。

西湖村民小组全体移民,移民安置区建在玉燕中学北侧,2012年建成,因距后埔村委会相距11公里,造成跨区管理不便,故2014年析出新设为西湖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新中国成立前,沿海连家船渔民过着以海为生,以船为家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党政关怀下,于1975年包一大队连家船渔民定居在碣南后坡山(即上林大队西陂林村与浅沃大队之间交界处)荒山地上作为建村地址,建成后于1983年与包一大队分设,设为红坡渔管区,属碣石镇管辖,1987年改为红坡村委会,1994年改为红坡管理区,1999年改为红坡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详细]

1950年1月设立渔民办事处,1951年6月设渔民协会,1958年8月设立渔民人民政府,1958年9月设立渔业营,1961年9月体制下放,改为虾舾大队,1966年8月改为红卫大队,1984年10月改为红卫渔业管理区,1987年12月28日成立志道居委会,下辖渔业一、二、三公司,红卫属渔业三公司,1989年9月25日改为红卫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7月改为红卫村委会至今。

[详细]

1967年以前,碣石深海渔民长期居住在船上,处境十分艰难,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于1967年有偿征用了碣北乡梅田村和桂林村的土地共98000平方米,作为解决碣石深海渔民上陆定居的建设用地,由镇内包一、包二、红卫三个深海渔业大队的抽出部分渔户组建渔民新村,命名为港口渔业大队,1983年改为港口渔管区,198年改为港口村委会,1994年改为港口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委会至今。

[详细]

1958年成立为深海渔业生产大队;因人口增长,于1962年初划分为3个渔业大队,该队按原来包帆第一生产社取名,故定名为包帆第一生产大队;1970年4月,又与包二大队合并为红锋渔业大队;1971年初,又再分为包一大队;1988年成立包一渔业管理区;1999年成立包一村委会至今。

[详细]

1958年成立为深海渔业生产大队;因人口增长,于1962年初划分为3个渔业大队,该队按原来包帆第二生产社取名,故定名为包帆第二生产大队;1970年4月,又与包二大队合并为红锋渔业大队;1971年初,又再分为包二大队;1988年成立包二渔业管理区;1999年成立包二村委会至今。

[详细]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下南乡所辖,属第六区(碣石区);1957年冬属碣南乡所辖;1959年属碣南公社田头园大队管辖;1961年田头园大队分出设立灶背大队;1963年至1970年与海英合并为海英大队(1965年碣南并入碣石),属碣石公社;1971年恢复灶背大队;1983年改为灶背农管区;1987年改为灶背村委会;1994年改为灶背管理区;1999年改为灶背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详细]

原名田头园,建国后属第六区(碣石区),1957年冬属碣南乡,1958年10月设为碣南公社田头园大队,辖5个自然村。

1965年碣南并入碣石属碣石公社,文化大革命时更名为海英大队,1978年,灶背、围仔、田头园3个村先后划分另立村委会,海英大队辖乌坭、下汕尾两个自然村。

1983年改为海英渔管区,1987年改为海英村委会,1994年改为海英管理区,1999年改为海英村委会至今。

[详细]

明朝中叶,蔡姓先祖从陆丰市下灶东窑村迁此建村。

建国后,由灶背、田头园、围仔、乌坭、下汕尾组成海英大队,1987年从海英村委会划出设为围仔村委会,1994年改为围仔管理区,1999年改为围仔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详细]

该村祖先从福建新鞍移居至此,沿用祖地取名新鞍。

1952年改为新安,1964年新安大队是全县的丰收大队,上级党委把新安大队改名为新丰大队,属碣石公社,1983年改为新丰农管区,1987年改为新丰村委会,1994年改为新丰管理区,1999年改为新丰村委会至今。

[详细]

村民世世代代以海洋捕捞、海水养蚝谋生。

1953年建政渔民乡,1956年渔改时期,因其主要从事浅海捕捞作业和海水养蚝业,故称浅海大队,1988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称村委会至今。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