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碣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碣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明清期间,由周边乡镇居民迁此定居合成村。

建国前后设浅沃乡,1961年改为浅沃大队,1988年改为浅沃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委会,2021年更名为浅澳村民委员会。

[详细]

建国后为下南乡所辖,1955年成立田头园生产合作社,1957年成立汉英高级社,公社化后成立田头园大队,文革期间与海英合并为海英大队,1978年从海英大队分出成立田头园大队,属碣石公社,1983年改为田头园渔管区,属碣石镇,1987年改为田头园村委会,1994年改为田头园管理区,1999年改为田头园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详细]

明朝崇祯年间,刘姓先祖从福建迁至建村。

原属上林大队,因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土地分散,范围广,于1980年春分出成立后埔大队,全队有3个自然村。

1988年改为后埔管理区,1999年改为后埔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

[详细]

五年多年前,该村祖先从福建移居此地,建国后,新饶村原分为两个大队,即新渔大队和新农大队,新渔大队以出海捕鱼为主,新农大队以农业为主。

1984年合并为新饶管理区,1999年改为新饶村委会至今。

[详细]

明朝崇祯年间,陆氏先祖从福建省迁此建村,1980年为上林大队,辖上林、西陂林、后埔、赤坎头、西湖5个自然村,1988年改为上林管理区,后划出后埔、赤坎头、西湖3村另成后埔村委会,1988年改为上林管理区,1999年改为上林村委会。

[详细]

建国后属第六区(碣石区)城郊小乡,1958年属碣石公社城郊大队,1965年将城郊大队划分为南、北城两个大队,称北城大队,1983年改为北城农管区,1987年改为北城村委会,1994年改为北城管理区,1999年改为北城村委会至今。

[详细]

建国后属第六区(碣石区)城郊小乡,1958年属碣石公社城郊大队,1965年将城郊大队划分为南、北城两个大队,称南城大队,1983年改为南城农管区,1987年改为南城村委会,1994年改为南城管理区,1999年改为南城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详细]

清乾隆年间,曾姓先祖来此创居。

1956年与上林村合并为上南乡,1957年后又与前堆、东仝等村合并为下南乡,1967年划出称角涌大队,1969年改为角清大队,1988年改为角清管理区,1999年改为角清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建国初期属下南乡,1958年公社化时前堆大队由石头围、前堆、固栅3个自然村组成,1963年将东同大队所辖东同、宋园、西山3个自然村并入前堆大队,1988年改为前堆管理区,1999年改为前堆村委会至今。

[详细]

土改时同现莲花村委会并称莲花小乡,1958年从莲花乡划出设立曾厝大队,属碣北公社,1983年并入莲花乡,属碣北区,1987年从莲花村委会划出设为曾厝村委会,属碣北镇,1994年改为曾厝管理区,1996年隶属两碣合并后的碣石镇,1999年改为曾厝村委会至今。

[详细]

建国后属碣石区碣北乡,土地时为角洋小乡,1958年改称角洋大队,1978年从角洋大队划出草洋、戴厝,1986年改为碣北区角洋乡,1987年4月改为碣北镇角洋村委会,1994年为碣北镇角洋管理区,1999年改为碣石镇草洋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康熙年间,先后置7个自然村,柑园、狮村、黄厝、肖厝、童厝、油车村、许厝寮组成草洋乡。

建国后属碣石区角洋乡,1978年为碣北公社草洋大队,1987年4月改为碣北镇草洋村委会,1994年为碣北镇草洋管理区,1999年改为碣石镇草洋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清朝初期,先祖从五华县移居至此。

1958年成立碣北公社时戴厝村同角洋、草洋村同属角洋大队,1978年角洋大队分设为草洋、角洋、戴厝3个大队,1983年并入角洋乡,属碣北区,1987年从角洋村委会划出设为戴厝村委会,属碣北镇,1994年改为戴厝管理区,1996年隶属碣石碣北合并后的碣石镇,1999年改为戴厝村委会至今。

[详细]

清朝初期,先祖从五华县移居至此,土改时属莲花乡管辖,1958年至1976年分出,成立新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中因与螺溪公社新溪大队同名,故改回前山大队,后又改为角溪坂村委会。

[详细]

清乾隆年间,祖先从福建迁此立村,取名为虎富,土改时,同溪墘村属虎富小乡,1958年成立大队后分出新布、溪墘二个大队,属碣北公社,1983年改为新布乡,属碣北区,1987年改为新布村委会,1994年改为新布管理区,1999年改为新布村委会至今。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