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通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通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东晋永昌元年(322年),建立羊山镇。

南唐显德六年(959年),改名通羊镇。

民国元年(1912年)—1949年,改名城关镇。

1950年10月,成立城关镇人民政府。

1982年,改名通羊镇。

春秋战国时,属楚地。

汉至唐,先后属下雉县、阳新县、永兴县。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通山县后,南林一直为通山县所辖。

清代时期,南林设为二都。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先后设立区、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南林先后设区公社、镇,并下辖乡或管理区。

1984年,恢复区、乡镇设制,属南林区,设立南林桥镇。

1987年,撤区设乡镇,属通山县人民政府。

1999年,撤乡并镇时,撤销港路乡,并入南林桥镇,属通山县管辖。

宋代时期,属永兴军(今阳新县)吉口里。

民国十五年(1926年)9月,属阳新县阳辛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阳新县永兴乡。

1950年3月,划归通山县。

1975年,撤区,恢复黄沙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建区。

1985年,撤区建镇。

1992年2月,梅田从黄沙划出建乡。

1999年8月,合梅田、万家、黄沙三乡一镇为黄沙铺镇。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属通山县。

民国元年(1912年),始设厦铺镇。

1950年,设厦铺区。

1975年,撤销区建制,设厦铺公社。

1984年,撤社设成立厦铺区。

1987年,撤区建厦铺镇。

宋乾德二年(964年),设置通山县。

民国元年(1912年),为第10区、8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先设横埠乡、下永安乡,后二乡合并为富潭乡;同年6月,设横石区。

1952年5月,改横石潭镇。

2002年,更名九宫山镇。

明朝中晚期,属通山县宝石堡。

民国元年(1912年)—1957年,属通山县水北乡六都、横石区、宝湖乡。

1958年10月,属横石公社。

1975年2月,析置高湖公社。

1984年2月,设宝石区。

1987年9月,改宝石乡。

1999年9月,宝石乡、高湖乡合并为闯王镇。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属阳新县。

民国元年(1912年)—1949年,属永兴县四区、七区、八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龙港区。

1950年3月21日,属归通山县燕厦区。

1962年,建洪港公社。

1984年2月,洪港公社改洪港乡。

1999年8月,撤乡设洪港镇。

春秋时期,属楚地。

民国元年(1912年),属兴国州。

民国三年(1914年),更名阳新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立大畈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阳新县。

1950年3月,改属通山县,为大畈区。

1975年,改官塘公社。

1984年2月,改大畈区。

1987年9月,撤区设大畈镇。

春秋时期,属楚地。

清宣统三年(1911年)—1953年,为寺下区和山口区。

1954年,为城关区大路乡。

1962年,为环城区大路公社。

1987年9月,撤区将大路、焦夏、港畈三乡合并为大路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厦铺区。

1949年,属南林区。

1950年3月,复属厦铺区。

1975年,撤区并社。

1987年,改杨芳乡。

1999年,改名杨芳林乡。

宋代时期,属兴国州阳新县崇儒乡。

民国元年(1912年)—1949年,为第8区、7区、4区。

1950年3月,划归通山县。

1987年9月,建乡。

1999年8月,与畅周乡合并为燕厦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阳新县。

1950年3月,划归通山县,属大畈区。

1958年,改为管理区,属黄沙公社。

1975年,更名慈口公社。

1987年9月,改慈口乡。

1999年秋,慈口、下泉二乡合并为慈口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