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氏家谱》记载:该处原名王埠口。清康熙八年(1669)六世祖王明在此摆渡。他为人乐善好施,有钱无钱均能过河。王明去世,后人感其德,称王埠口为王明埠口,简称王明口。 |
此处原系邢老家邢姓的外庄,有集,故名。 |
据《陈氏家谱》记载:明隆庆三年(1569)陈姓陈州(淮阳)迁此安营成村,为纪念老家,称今名。 |
原名樊庄。住有樊、范、阎诸姓。清道光年间,孔姓从水寨西孔营迁此定居,更名小孔庄。1949年易名后孔庄。 |
明初,张、吴二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同居一处,渐成村落,盖有楼,故名。 |
原名石腰庄。袁氏家族原居项城(今秣陵镇)北秦坡,后迁袁阁(高寺镇)。清道光年间,经袁树三、袁甲三迁袁张营(千佛阁街道),并买下石腰庄庄田。清咸丰七年(1857)振威将军袁重三与田震生同修寨,易名袁寨。 |
原名陶庄。清嘉庆年间,来祖贡生侯育东从大侯庄迁此定居,更名为小侯庄。 |
清康熙年间,赵公子进京赶考经此,被小河沟拦住去路,马驻足不前。赵公子说:“马呀!你过去吧!如果这次我考中了,一定在河上修座桥。不让你再趟水了。”赵公子考中后,在此修桥,人称赵公桥。村以桥命名。 |
清乾隆年间,田氏从丁集田桥迁此成村,故名。 |
清顺治七年(1650)来祖阎立太为占荒地,领四个儿子从阎岗迁此成村,后修土寨,名阎家寨,简称今名。 |
贾姓建庄,因建有楼房,故名贾楼。 |
清代,于姓从县城(今秣陵镇)后吴庄迁此,先搭庵,后建房,经营数十年,人丁兴旺,成大村,故名。 |
明万历年间,大富户胡财神居此成村,后修寨,故名。 |
清初,许姓建村,名许营。清乾隆年间,黄姓从骨头冢迁入,人丁兴旺,易名黄许营。 |
明末,苗姓从山东枣林庄迁此成村,名苗庄。清顺治年间,于、朱二姓迁此落户,村名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