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西和县兴隆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西和县兴隆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该村均为党姓在山上居住,分旧庄和新庄,统称党山。
族谱载明清前称麻池坝,清嘉庆年村内有私厨,学生众多,文化发达,光绪年时出贡生刘兆麟,朝廷赦封吏部修职部正八品赐赐匾《春风化雨》,随取村名为翰墨村,后恢复麻池坝村名,现称麻池村。
由崔庄和马庄合并为崔马村,村委会驻地设在崔庄,称为崔马村。
生产队为单位集体生产,年终分配粮食,当时搞梯田建设。成立了季阳村民委员会。
因村民居住于沟壑之间,且多数居民姓吴,故名。
村内最早是由几户姓牟的人家搬迁来居住的,牟姓家族人口也多,故为牟山村。
传说为保平安,龙王农历七月十六吃会在此,后在上庙吃会,最后归庙,故名。
在上庙村与下庙村交界处有一似象头鼻的山,称象黾山,山梁凹,每年吃会、唱戏、周围十八庄筹钱供奉,为区分岳龙梁东称上庙以西为下庙,故称上庙为上庙村。
清朝时期从牟山搬至下川坝,而得名。
黑鹰村进村庄的路边有一条大沟,大沟崖上有一颗长的像老鹰的黑色的石头,古老相传这颗长的像老鹰的石头是从陕西飞过来栖息在黑鹰崖上的,从那时候起,就有了黑鹰沟村,后来石鹰已不复存在,因为音字比鹰字好写一些,渐渐演变成黑鹰村。
因村域内有座山叫豹子崖,因此而得村名,村委会驻地设在豹崖村,故而称为豹崖村村委会。
由于两个自然村要求合并一个行政村,经过商议后,取名叶河村。
由于两个自然村要求合并一个行政村,议论后,得名张牟村。
能干村、余家村、黑沟村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村,取名居余村。
半山村地处兴隆乡东部,在居余村北部,从银洞沟到冉湾村再向西北上山约行1.2公里,即半山村因半山村在山腰之上,山峰之半,故称半山村,顾名思义,半山就在半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