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兴宾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兴宾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相传该地圩场过去只有春节前三至五天之内成圩而以此得名“三五”。 [详细]
  约于明崇祯16年【1643年】陶、邓两姓氏人到此建街而得其名。 [详细]
  先人因村旁山石多似牙形而取其名。 [详细]
  因境内有狮子山、大甲山、龙船山、茫山、牙山等五座大山而得名。 [详细]
  位于县境中部,今之兴宾区的西北面。据传因原村西南莲花山水溢至此积蓄成塘,塘内水草丛生形成沼泽,后经排水改田造地,当地壮人称沼泽为“浪”,故名浪塘,浪塘浪塘,浪得水太多了,就简而化之名曰“良塘”多简洁。 [详细]
  七洞乡是明朝广西迁江县北三农民造反起义的策源地,该乡位于县境北部的北三江边,曾名律街,约于清道光10年【1830年】更名“七洞”。七洞圩旁的北三江河段有甘朝岩、兄岭、龙桐、牛腊下甫、牛腊村、钟山、那胡、山弄莉等七个岩洞分布,洞中有水溢出汇入北三江中,据此而得七洞之名。 [详细]
  据传圩场于清代曾由本乡云南村迁到此处,1941年再度迁来。原址云南村边有条小河自南向北流过,人们既恋旧址,更恋新居,为寄托对故地的眷恋情思,便将新址名为“南泗”(“南”字取自原村名,“泗”即河水之意)。 [详细]
  该地旧名“高案村”,原地势较为低洼。清道光19年【1839年】5月间红水河暴涨漫没该村,村民迁居地势较高的今址之上始得安宁。后据此更名为“高安”。 [详细]
  位于县境内东北部,据传当地“龙脉”自扇山经圩场穿越红水河往蒙村,而此圩地于“龙脉”正中故名“正龙”。 [详细]
  兴宾区是来宾市政府所在地,是来宾市经济、文化、政治、交通中心。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