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兴平市西吴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兴平市西吴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西一村位于兴平以东,是西吴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北邻咸兴大道,南邻西兴高速,交通便利。

西一村由陈家、南边、北边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738户3569人,辖区占地2290亩。西一村现有党员88人,党员平均年龄53岁。

近年来,随着全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南边家的蔬菜种植,陈家个体企业和养殖业、北边家饮食服务三大格局。

西二村位于西吴街道办东临,是由孙家、符家、赵家三个自然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

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943户,总人口3464人。现有党员93人,其中女党员23名。

西二村原有耕地2900余亩,主导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近几年由于大项目建设,被征地2300亩,现有土地面积610亩。全村道路里程1万米,已修水泥路6500米。

西二村村产业主要是传统农业种植和养殖业,村民主要靠外出或就近打工为主。

窦马村是西汉茂陵县,晋及十六国时始平县县址;东汉建武年间,大司马窦融、伏波将军马援同住一村,皇帝为表其显赫战功,以他们的姓氏,恩赐本村为窦马村;“窦”与“豆”同音,今写成豆马,故名。1949年5月归第三区,窦马乡管理;1958年由东风人民公社管理;1961年4月设立西吴公社成立豆马村大队归西吴人民公社管理;1984年政社分设后,成立豆马村村民委员会归西吴乡人民政府管理;1998年撤乡建镇归西吴镇人民政府管理;2011年撤销西吴镇,设立西吴街道办事处,由西吴街道办事处管理。

豆马村东临咸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园,西邻汉武大道,南邻西吴办齐官村,北临南位镇道王村。

豆马村现有村民6420人,1490户,耕地面积约4500亩。全村土地流转约1300亩。

豆马村设1个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60人。

豆马村主要产业是村民务工收入及小麦玉米种植。

高渡村地处兴咸交界处,北邻齐家坡村,西邻下官道村,南邻咸阳新兴工业园,是兴平东大门。

高渡村村民居住占地面积800余亩,现有耕地面积400余亩,现有人口3000余人,辖区有七个村民小组。653户村民主要以周边务工为主,38户邻街门店。

高渡村现有党员78名,60岁以上50人,60岁以下28人。

高渡村有养殖场5个,高渡村明德小学一所,幸福互助院一座,农村经济合作社一个。

马村地处兴平市东大门,与咸阳秦都区渭滨镇留印村毗邻。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马村有13个村民小组,4700人,941户。主导产业以粮食经营、建筑和就近务工为主。

近年来,随着咸阳市主城区建设重心西移,马村辖区耕地、村庄从2012年开始为支持咸阳市纺织工业园、双汇、金龙鱼及兴平市食品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后启动征地拆迁工作。至2018年底,陆续分4批次完成了整村拆迁安置工作,目前村民集中居住在纺织花园小区内。 

马村村支部共有党员108人,其中女党员25人,两委会班子9人。

王家村位于西吴街道政府机关驻地以西2公里处,全村紧靠214国道,是咸阳兴平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

该村木匠较多,且都姓王,得名木匠王家,简化王家。

王家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812户,3549人,土地面积2900亩(其中耕地2100亩)。王家村现有党员60人。

王家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业、木器加工。目前。王家村有劳动能力人口约2300人,外出务工约450人。

北马村位于兴咸大道4公里处,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409户1730人,现有党员54人,土地面积1335亩。

北马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西距兴平市城区5公里、东距咸阳市区10公里,104省道、G30连霍高速、西咸北环线、西宝高铁穿境而过。

北马村农业产业主要有小麦、玉米、樱桃、香菇及红薯等。

北马村经济合作社是全市首批挂牌的集体经济组织,目前主要发展香菇、樱桃等特色产业。2024年樱桃种植260亩,培育菌棒35万棒,投资30万元安装了菌棒自动化装填和香菇烘干设备,预计今年总产值达460余万元,集体收益60余万元,帮助70名群众务工增收。

油郭村地处西吴街道西3公里处,东与北马接壤,北邻高店村,西与兴平市相距4公里,咸兴路交通便利。

油郭村共8个村民小组,579户2509人,耕地面积1871.2亩。全村以种植和打工为主。

油郭村有一个村级卫生室,卫生室配有一名村级医生。

油郭村设党支部一个,党员78名。

油郭村内有油郭村面粉厂、兴平市精良食品有限公司等村办企业。近年来,村两委会引进建国兴农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解决28户建档立卡户脱贫。2023年以来,采用“支部+企业+农户”模式进行企业场地租赁,每年集体收益110万元。

散区村位于西吴街道办事处驻地以南1公里处。东依贾赵村、韩家、南靠湾里村,西连良村,北接西一、西二村。西宝高速贯穿全境,距西宝中线1公里。

散区村由东堡子、南堡子、西堡子3个自然村组成,辖5个村民小组,长住户共275户,1120人。

散区村全村面积1400亩,耕地1120亩。村民以蔬菜、小麦、玉米种植,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

2005年,散区村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养猪合作社,被评为“陕西省养猪先进村”。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散区视察养猪业并与养猪户座谈也对本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了看望,对下一代寄托了厚望。促使散区村养猪业走出了一条自繁自养、适度规模的养殖之路,当时养猪存栏6000头,基础母猪500头。被陕西省咸阳市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受到了兴平市委、市政府的多次奖励。

近年来,由于生猪市场的影响,大多数养殖户都从养殖改为从事蔬菜种植,现全村蔬菜种植达到400多亩,其中蔬菜大棚面积达到200多亩,每亩的年产值达到8000元左右,不但增加了菜农的年收入,还为邻村的群众解决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始建于西汉时,因修建茂陵、霍去病墓,由终南山运石头在此上坡,以后建村得名石上坡、清乾隆年间在此设立铺递,得名石上铺,而后更名石铺。1930-1934年,石上铺归第四区,石上乡管辖;兴平县解放前石上铺归文宿乡15保管辖;1949年5月兴平县解放后置八个区,辖八十四乡,(刘家、杨村、贠家)归第二区,石铺乡管辖;1958年9月,(刘家、杨村、贠家)由东风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撤销管区,成立西吴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后(刘家、杨村、贠家)为西吴乡人民政府管辖;1998年撤乡建镇归西吴镇管辖;2005年刘家村、杨家村、贠家村合并为石铺村;2011年撤销西吴镇,设立西吴街道办事处,由西吴街道办事处管辖。

石铺村位于兴平市以东,东与北吴接壤,南与陇海铁路相邻,西与东城街道相连。

石铺村由刘家、杨家、贠家三个自然村组成,共十个村民小组,728户,3018人,耕地面积3050亩。

石铺村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全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

寨北村位于兴平市区东郊5公里处,由原来祁寨村和北吴村合并设立,特改名“寨北村”。

寨北村位于西吴街道北部,地处关中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交通便利。

寨北村现有748户3018人,全村耕地面积4137亩,油桃产业占地约220余亩,苹果60余亩,樱桃50余亩,设施蔬菜30余亩,其余耕地为粮食作物。农户基本以年轻人在外打工为主,庄稼种植为辅。

寨北村党总支委成员5名,下设2个支部,共有党员80人。

寨北村是西吴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近年来,寨北村拆旧建新,建起了600平米的高标准化阵地,合理布局硬化了1300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新修硬化街道和生产路9条长约5000余米,实现全村道路硬化;争取的自来水后续项目让2000多口村民实现了24小时有水吃、放心吃;全村先后安装路灯140余盏,使全村街道实现路灯亮化,村民的安全出行得到有力的保障;建设文化大舞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齐官村地处西吴街道东北3公里处,东与咸阳马泉办接壤,北临窦马村,陇海铁路、西平铁路穿村而过,穿村而过的旅游大道是通往汉武帝茂陵的必经之路,交通便利。

2018年,由上官道、下官道、齐家坡三个自然村正式合并为齐官村。

齐官村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905户,人口3945人。

齐官村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目前,党员总数130人,其中女党员13人。

齐官村耕地面积4040亩,种植面积2690亩,农作物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

朱良村位于西吴街道以西1.5公里处,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464户1906人,共有党员61人,总面积2395亩,耕地1714亩。

朱良村主要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蔬菜种植、苗木和蘑菇养殖。

近几年来,朱良村对阵地建设进行了提升改造,建成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大厅,探索形成基层社会治理“七室一院”模式,通过网格化、积分制和“三心管理”等一系列机制的运行,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