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新罗区白沙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新罗区白沙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分布在捷步营三尖峰的半山腰上,故名。
相传是姓罗人先在此定居,后把附近的自然村统称“罗畲”。
以驻地洋西村而取名。“文革”时期,曾取名红光、红星等村名。
村后山顶上有一平地,如盂,故名。
地处海拔高800多米,村内有一小平洋,称为高地洋,简称高洋。
相传是邹氏族人先在此开居,故称邹家山,简称邹山。
地处偏僻,有内部的意思,故名。
四周历史上樟树多,故名。
地处小溪集贤里之畔,故名。
此地旧为部队营盘,因称“营头”,后作为村名。“头”的古音发音为“兜”“斗”,故民间讹称“营兜”“营斗”,后文字命名为“营斗”。
该地原称曾吕坑,由村头、中洋、下洋三个村落组成,1989年元月独立设行政村,取原有“吕”字与中洋、下洋的“洋”字组成,称名“吕洋”。
相传是曾、吕二姓先到此地开基创业,方言“曾”与“珍”同音,且地形多山,村舍分散到坑垄处,故名。
最早为苏家和田家两姓人居住,后来吴姓人家居住据,但仍保留“苏一田”村名。
据孔党《温氏族谱》记载,温氏先祖从顺昌蛟溪迁移至此,山清水秀,四顾徘徊,茫然莫知所处,因此称此地为懵地,南宋丞相文天祥1277年率军移驻龙岩,保护宋端宗在此避难,躲在一颗古树洞内,免于遭难,有感于此地民风淳朴,百姓儒雅知礼,敬重读书人,不愧为孔圣人教化之地,于是将懵党又改为孔党。
相传早先陈氏人到此开基,后来廖氏人迁此,陈氏迁至他地,仍称为陈地,意为陈氏居住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