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宣州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宣州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以驻地杨柳命名。杨柳镇原名杨柳铺,是古代宣城至泾县要道驿铺,以多杨柳树而得名。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由宁国府到泾县,号令中途每5公里修一亭,每10里建一铺,专供皇帝和随行侍卫休息,杨柳铺由此而建。 [详细]
  因位于水阳江东岸而得。 [详细]
  以驻地新田村命名。新田村因村东蜡烛山顶部平坦,如新耕之田,故名新田。 [详细]
  以驻地周王村命名。周王村建于明末清初,开始是朱、王两姓聚居地,故称“朱王村”,后因战祸瘟疫人口变迁,居户多姓周、王,遂更名周王村,至今。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旧宣城县政府驻地。 [详细]
  原称古溪,县志载:溪口唐时名曰”古西溪“,系依宣州南端华阳河上游河道为界定名。河东称”东溪“,河西称”西溪“。延至明代,地方父老见西溪之水均来之于南端泾、宁、宣3县交界的八条坑、塌泉河,两水汇集于古溪镇,诸溪汇往华阳河口,流向水阳江。鉴此,即将”古西溪“改称”溪口“。 [详细]
  朱桥乡以驻地朱家桥命名。相传,古代这里有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交通极为不便,清朝有位姓朱的寡妇积善行德,她倾其所有建造了一座石拱桥,人们为了感谢纪念她,便取名为朱家桥。 [详细]
  据说三国时期,宣城是东吴属地,孙权在此筑圩,并时有耕地13000亩,作为吴王孙权母亲吴国太的养老田,故名养贤圩。南宋初期,大批官宦显贵南迁,这里扩展成为达官名士的封地,又称养仕圩。数百年后,面积扩大圩埠并进,更名养贤联圩。 [详细]
  五星乡以所辖五星圩命名。此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湖滩,最早姓金的一家人来这里圈地造田,不许外人开垦介入。明末清初,从湖北襄阳来了曾、郑、许、江四姓逃荒人,和金家比武夺取耕地肯荒,金家比斗输了之后,四姓人家各自找地方耕作定居。后来,这一带围堤造田逐渐增多,扩大变成五个圩口。宣城县zf将5个圩口合并,用以增强抗洪能力,因为5个圩口如同五颗红星,叫做五星联圩。 [详细]
  以驻地黄渡命名。此地原跨华阳河两岸,原来设有渡口,相传昔日有姓黄的老人所建,故名黄公渡,简称黄渡。后因华阳河床逐年为卵石淤积,渡早已作废,如今已经建有黄渡大桥,仍沿用原名。 [详细]
  在合肥市东南。晋置宣城郡。隋置宣城县,为宣州治。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