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撒田社区位于永兴集镇的中部,是永兴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在的社区是在原来的清末民初形成的喇撒田街基础上改扩建而来,是居民和村民混居社区。2000年12月成立永兴集镇居委会。2001年7月更名为永兴镇社区居委会。2012年4月更名为永兴镇永兴社区居民委员会。2013年7月更名为永兴镇喇撒田社区居民委员会。省道216线穿镇而过,社区坐落在216省道639公里处,东邻永兴村、南邻坪田村、西邻范村、北邻新民村。社区大规划以南北为走向,分为二纵(216省道和新街、老街)四横(新建巷、小学巷、供销社东西巷、廖家巷),社区占地0.5平方公里。 社区有汉、彝、蒙、回、苗、白、傣、仡佬、纳西、傈僳、土家、满族等民族。常年聚居人口5000人以上。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900人;农村户167户,542人;退休人员:672人;残疾人:69人;现役、退伍军人71人;育龄妇女841人;中学在校生1741人;小学在校生1649人。社区有二个居民小组,老街居民小组和新街居民小组。 驻社区单位:共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28家。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群众组织、专业合作社。 党员情况:喇撒田社区和永兴社区设联合支部1个,喇撒田社区有中共正式党员36人。其中男党员27名,女党员9人,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2人。 |
新胜村位于永兴镇西北角,村口距永兴镇4公里,村部距永兴镇5公里,东面与国胜乡梭罗村相背,南面与新民村相连,西面与箐河乡岔河村相邻,北面与国胜乡机房村相望,总辖四个社,其中一个傈僳族社,是一个三山夹两沟的生态自然村,这里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特色农业突出,人民生活殷实,经济发展较快。 本村幅员面积1538公顷,其中耕地60公顷,园地28公顷,林地95公顷,草地25公顷,其他用地15公顷,平均海拔1350米(村部海拔1306米)。 新胜村是一个汉族,傈僳族、苗族杂居村,现总有农户数186户,总人口682人,其中少数民族户数24户,145人,占总人口的21%。我村以蚕桑、板栗为主导产业,兼以农业、林业、畜牧业、烤烟等产业为辅,已逐步形成二半山区桑,果,林经济带,农民收入逐年上升,五年翻番。 新胜村现有党支部一个,有正式党员31人,全体党员思想纯洁,作风正派,有为人民服务模范,有带头发展致富榜样,支部书记深谋远虑,有胆有识,支委班子团结协作,战斗力强,能出色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连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
永兴村位于永兴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幅员面积为18平方公里,有村道路2公里,社道路11 公里;社区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户594户,人口1548,现有党员22人。
永兴村居民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利,道路出行安全状况良好。主导产业有水稻、小麦、西瓜、蚕桑、大棚蔬菜等产业;年劳务输出300人左右。 |
复兴村位于永兴镇西部的边远村,距镇政府23公里,与云南省华坪县华荣村接壤,海拔1680米,年降雨量约1320毫米,属于点型水资源缺乏的二半山区村。
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404户,1538人,其中少数民族社3个,105户,478人。全村辖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35亩,人均耕地1.78亩,全村有劳动力847。已建小水窖122口,蓄水池9口,三面光堰渠12440米,水泥路面村道7.5公里,全村396户已用上220伏电压的电。 |
苍蒲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3642亩,其中:水田684亩、苍卜村离永兴集镇10公里处,全村有村民小组8个,党员56人。人口:565户,2066人,其中:彝族66户,264人,有专业合作社3户。有大小堰12条,村内社道公路58公里,已硬化2公里,苍卜村五社旅游开发点一处。
在全村党员干部的积极带动下,打好一村一品牌,打造我村芒果、核桃产业,现已见成效。我村主要以烤烟、蚕桑为主产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
属二滩库区全淹没村,位于永兴镇东南,东隔库区与湾塘村相望。南与渔门镇狮子堡相连,西与鹿游箐村相连,北接永兴村。海拔1250米,属亚热带河谷地区,全村4个合作社,203户,农业人口625人,全村有正式党员17人,汉族村,幅员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8.8亩,旱地130元,其中农田108.8亩,有水源保障的97亩。林地面积12119亩,园地面积200亩,集体公益林5698亩,堰渠三面光4.4公里,社道硬化7公里。 搬迁后,除了一社有水源保障97亩水源外,二、三、四3个合作社都是靠种玉米没有水源。收入来源主要是以种养殖业,蚕桑发展桑园面积约400亩,一是靠退耕还林种植;二是四边桑种植;三是桑葚的发展。 芒果发展:2012年以来到2017年全村芒果发展近800亩,已形成产业,现在正是嫁接阶段,有望在2至3年内受益。 利用库区消落区种植:一是西瓜种植180亩;二是在确保180亩西瓜种植外,扩大早玉米、早黄豆的种植。 |
新民村位于永兴镇西北方2-4公里处,216省道和永兴大堰贯穿全村,是攀枝花到格萨拉风景区的必经之路,距县城120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现有5个合作社,其中仡佬族合作社1个,汉族合作社4个,全村总人口1265人,总户数384户,一社 65户、217人,二社76户,249人,三社105户,324人,四社72户,237人。五社仡佬族66户、238人。全村五个党小组,党员44人,女性党员9人,民族党员4人。幅员面积10500亩(7平方公里),实有耕地1286亩,养殖水面100亩,园地120亩,林地9014亩。 |
1956年,将青山、透底河合并,取“青”、“河”二字得名青河,后取谐音为“箐河”,故名。1956年箐河公社成立后命名为箐河大队,1984年由于箐河乡政府成立命名箐河村,沿用至今。 箐河社区坐落于二半山区海拔1200米以上,四个合作社,人口603人、158户,少数民族3户11人,幅员面积36公顷,耕地1564亩,林地6564亩,养殖水面132亩。主要以养蚕为产业发展经济,现有党员24人, 发展积极分子3人。
|
此地有一山崖,形似像门,故名。1956年岩门公社成立后命名为岩门大队,1984年由于岩门乡政府成立命名岩门村,2020年撤销箐河傈僳族乡,由岩门村、石龙村、虎鼻村合并为岩门村,归永兴镇管辖。 岩门村坐落于二半山区海拔1200米以上,四个合作社,人口603人、158户,少数民族3户11人,幅员面积36公顷,耕地1564亩,林地6564亩,养殖水面132亩。主要以养蚕为产业发展经济,现有党员24人, 发展积极分子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