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元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元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红河街道成立于2011年8月,是由原澧江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新设置的街道,地处元江西岸,位于县城的西北面,南邻澧江街道,东南与咪哩乡相接壤,西北与曼莱镇毗邻,东北与甘庄街道相连接,国土总面积6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设有红河、凤凰、大水平、桥头、兴元5个社区居委会,44个居民小组。红河街道地处元江热坝区,位于县城的核心地带,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昆曼国际大通道G8511高速公路、楚河经济干线穿境而过,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距省会昆明210公里,是距省城最近的热区。城区最高海拔480米,最低海拔391米,属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气温23.8℃,终年无霜,热区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冬季避寒休闲、夏季高温体验的理想胜地。这里还有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块土地自古就有先人留下的许多遗址,有刀公祠是供奉元代元江路总管刀代之祠寺;有滇南追歼战遗址;有世界连续钢构第一高桥,从江面到桥面高168米,主跨265米。

这里是热情浪漫的红河谷,有奔腾的红河、肥沃的热土,这里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是投资发展的宝地、避寒养生的天堂。

元江县澧江街道成立于2011年8月,是由原澧江镇行政区域调整后设置的街道,位于元江县中南部,东南与洼垤乡、红河县接壤;东北与龙潭乡、红河街道、甘庄街道相连;南部与羊街乡、那诺乡相毗邻;西南与因远镇相依。是元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澧江——自古就有“迤南雄镇”之美誉,交通四通八达,楚河经济干线穿境而过,世代居住着傣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勤劳、朴实、善良且继承和传承了优秀的本民族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化。

街道国土面积263.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辖澧江、玉河、江东、红侨、那整、龙潭、南洒、南昏、莫郎9个村(居)委会,75个村(居)民小组,61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6612亩。2011年辖区总户数8924户,总人口25061人。街道最高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327米。气候属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降雨量786毫米,光照充足,热区资源丰富,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盛产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芒果、茉莉花、芦荟、香蕉、花卉等经济作物。

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街道确定的“做优环境、做美城镇、突出特色、做强产业、惠及民生、确保稳定”发展思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澧江和谐社会新局面。

澧江街道资源丰富,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民族风情奇异多彩,滔滔南流的礼社江、古朴典雅的者嘎傣家土掌房、神秘的傣族“蒙面情歌”、红河谷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异国风情的侨乡风味小吃展示着澧江自然人文景观独特的魅力,是旅游观光和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也是澧江及周边地区商品和物资流通的重要集散地。

甘庄街道办位于元江县东北部,昆磨高速公路从东北至西南穿越全境,是北上玉溪、昆明,南下思茅、景洪,东去红河州的交通要道。总土地面积594.5平方公里,全街道植被覆盖率72%,森林覆盖率68 %,总耕地面积9.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4亩。境内最高海拔2117米,最低海拔452米;气候属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主产烤烟、甘蔗、林果、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铜、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铜矿蕴藏量约为13万吨,是元江县继镍矿之后的第二大矿产资源。街道办所在地红新社区,距县城14公里。全街道共辖4个社区、9个村民委员会、107个自然村、117个村民小组。

一直以来,甘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富街道、工业强街道、农业稳街道、科教兴街道、文化活街道”发展战略和走“强矿电、优烟果、壮林畜、提美食、兴商旅”的发展路子,以改善民生为核心,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以结构调整增强自我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以招商引资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农业产业,培育壮大工业经济,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甘庄街道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侨乡文化,有母系氏族时期的“它克岩画”,有打响滇南起义“第一-”的撮科纪念碑和朋程建军纪念碑,有彝族“火把节”、傣族“花街节”和“正月初六街会”、“初九上酒会”等民族传统节日,16个国家的侨风侨俗在这里汇聚。

曼来镇(由原来的东峨镇、羊岔街乡两个乡镇及红光农场合并)位于元江县西北,东与甘庄街道办事处以江为界,隔江相望,南连澧江街道办事处,西至大风垭口金矿与墨江县联珠镇接壤,北与新平县漠沙镇、建兴乡两乡镇一衣带水。辖区内即有沟壑相间的山区、又有一马平川的坝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坝结合乡镇,恰似整个元江县的缩影。

具有丰富的人力和民族文化资源 全镇下辖曼莱(社区)、农场田、东峨、大田房、新光、红旗、南溪、旦弓、韩家寨、阿龙甫、平昌、团田12个村委会(社区);曼莱、农场田、南溪、土哈等120个自然村,125个村民小组。辖区境内生活着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等众多民族,总户数为8079户,总人口31580人,是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人口最多的乡镇。

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曼来镇交通四通八达,处在昆曼国际大通道与楚河经济干线交汇处,昆曼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处于滇中、滇西南和滇东南三大旅游区的结合部,镇政府所在地曼莱距省城昆明220多公里, 3小时车程,距县城所在地元江仅10余公里,有着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具有发展的资源优势 一是有明显的立体气候优势。我镇立体性气候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区年均降雨量达1400毫米,年均气温18℃,最高海拔2398米,可发展烤烟、核桃等温带作物;热坝区年均日照200天,年均气温21℃,终年无霜,最低海拔436米,可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二是水能和电力资源较丰富,辖区内有磨房河、街子河等水库共7座,有水电站7座,可为发展提供水能、电力资源保障;三是土地、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全镇共有国土面积414.78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面积近15万亩,有着发展核桃、冬早蔬菜和芒果、龙眼、荔枝等热带水果以及热带花卉等特色生物的土地资源,境内有镍、石膏和蛇纹石等矿产待开发;四是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镇境内有22平方公里省级自然保护区—南溪原始森林,拥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几十种,特别是有野生古茶树148万余株。五是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镇内有高山水库群、彩色膏林和特色生态农业、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发展生态休闲观光、野营探险和自驾车游等旅游项目潜力大。

因远镇位于元江县西南部,南北长13.06 千米,东西宽25.20千米,总土地面积329.80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34093亩(其中田15078亩,地19015亩),人均耕地面积1.21亩;复种指数202% 。最高海拔2330米,最低海拔759米。气候属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6℃ ,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主产:烤烟、茶叶、油菜、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镍、铁、石棉、蛇纹石等,其中,镍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二。镇政府所在地因远集镇,距县城40千米。

全镇共辖因远、北泽、安定、车垤、卡腊、伴坤、都贵、浦贵、路同9个村民委员会,63个村民小组。

龙潭乡位于元江县东北部,北纬23度31分至44分,东经102度3分至16分,地处小河底河与元江坝子之间的山区,地图平面形似男性民族英雄头像。东南与洼垤乡为邻,西南与澧江街道相连,紧贴元江东岸,西北连接甘庄街道,东北与石屏县宝秀镇隔河相望。乡党委、乡政府驻地龙潭村距县城54公里。“龙潭”一名,因龙潭村下边有龙潭(泉,现已围在水库内)得名,坐落在全区中东北部的擎天山东南侧凹地内。

龙潭的地质为古老的基底层。其下部为下元古代龙川群,其上部为中元古代昆阳群,由一套混合岩、片麻岩、中基性火山岩、大理岩组成。龙潭地势南北高,而东西偏低,山峦纵横,山高箐深,高山对峙,险峻挺拔,沟箐相连,稻田穿插在诸河谷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银矿、铝矿、铁矿等矿。龙潭南北最大距离23.7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21.6公里,面积272平方公里。主要山脉有擎天山、大哨山、阿乃山、祭魂山、茶叶山、小哨山、大梁子、大竹箐山、马鬃岭、公平莫干梁子箐等。境内最高的山是擎天山,以高矗险峻得名,海拔2248米,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3.5公里。主要河流有邓耳小河、鲁业冲、阿乃冲、大竹箐、香蕉冲,最长的河是邓耳小河,长30公里,最大流量40m3/秒,最小流量0.05m3/秒。森林覆盖率达82%,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境内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黄豆、杂豆、荞子、蚕豆、红薯等粮食作物,亦适宜种植烤烟、甘蔗、油菜等经济作物和茄子、辣椒、瓜类、洋葱、大蒜、萝卜等蔬菜。还适宜干果的核桃、板栗和鲜果桃子、香蕉、梨、苹果、李子等鲜果及花卉的生长。

羊街乡位于滇中南部哀牢山区,元江县东南部,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土地面积202.05公里,总耕地面积24997亩(其中田7840亩,地17157亩);复种指数184%;人均耕地面积1.5亩,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600米。气候呈立体;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毫米。主要作物有烤烟、甘蔗、水稻、玉米、小麦等。乡政府驻地羊街村距元江县城46公里。下辖6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
那诺乡位于元江县城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有66公里,总土地面积15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5450亩,最高海拔2500米,最低海拔780米,年平均气候16.5℃,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全乡共辖浪树、哈施、打芒、那诺、者党、猪街6个村委会,84个村民小组。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最关键的一年。全乡上下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三件大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那诺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洼垤乡位于元江县城东南部。地处元江、石屏、红河三县交界处,东至小河底河与石屏县的牛街乡、冒合乡隔河相望,西南部隔元江与澧江镇和红河县的浪堤乡为邻,北与龙潭乡相连,乡政府驻地洼垤距县城58公里。全乡辖洼垤、它吉克、老茶己、邑慈碑、罗垤、它才吉、业白7个村(居)委会,64个自然村,9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1603人(其中,彝族人口有1011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7%)。全乡国土面积3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23亩,最高海拔2242.7米,最低海拔327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338米。气候属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23.4℃,年平均降雨1013.9毫米。主产烤烟、核桃、玉米、红薯、小麦等作物;主要矿产资源有锰铁、铁矿等。
咪哩乡位于元江县西南部,乡政府所在地咪哩社区距县城34千米。乡域南北长22千米,东西宽15千米,总土地面积190.1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21360亩(其中田6760亩,地14600亩),占土地面积的7.49%,人均耕地面积1.33亩;复种指数210.6%。最高海拔2321米,最低海拔72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823米。气候属温带、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7℃,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毫米。主产:烤烟、玉米、小麦、甘蔗、水稻等作物。主要矿产资源有蛇纹石、镍矿,还有少量铜矿、铁矿、铬况等。

全乡共辖咪哩、哈罗、大新、大黑铺、瓦纳、甘岔6个村(居)民委员会,42个村(居)民小组,44个自然村。

2016年末,全乡总户数4012户,总人口16056人,其中:男8713人,女7343人;农业人口15374人,非农业人口682人;少数民族(哈尼族为主)人口13931人,占总人口的86.77%;农村劳动力10246人,其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1456人,占总劳动力的14.21%,;人口密度为84人/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