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纳楼长官司安正里。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封水塘掌寨。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五亩掌寨,后又设五邦掌寨。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建水县崇安、瑞云、六合3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五亩、五邦各为独立保,直属建水县。 1950年,划入新民县。 1954年,建立万漠(今排沙)傣族自治乡。 1974年6月,由新街公社划出南沙公社。 1984年,南沙公社改为区。 1988年1月,南沙区改为南沙傣族乡。 1999年4月,南沙傣族乡改为南沙镇。 |
明清朝时,属临安府纳楼茶甸长官司领地。 清乾隆元年(1736年),属临安府纳楼司之敦厚里。 民国十一年(1922年),属建水县第九区所辖敦厚镇。 1950年,划入元阳县称树稷区。 1951年,改称第一区。 1970年,划出红峰公社(胜村)称朝阳公社1972年,更名新街公社。 1974年,划出南沙公社。 1984年4月,新街公社改为新街区。 1988年,由新街区改为新街镇。 2007年10月,胜村乡并入新街镇。 |
明清时,属纳楼茶甸长官司领地。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到清末,属纳楼司太和里。 1922—1949年,属建水县太和乡。 1950年,划入新民县筱石区。 1951年,复称太和乡。 1952年,改为太和区(又称二区)。 1970年,改为东风公社,并划出曙光(沙拉托)公社。 1972年,改称牛角寨公社。 1984年4月,牛角寨公社改为牛角寨区。 1988年1月,牛角寨区改为牛角寨乡。 2017年,由牛角寨乡改为牛角寨镇。 |
明清时,属临安府纳楼茶甸长官司沙拉托乡辖地。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后,属纳楼甸长官司太和里和勐弄掌寨永善里所辖。 1922—1949年,属建水县太和乡(又称第九区)和勐弄乡沙拉托乡辖之草果洞等地区。 1951年,属新民县太和乡和勐弄乡。 1970年,从牛角寨区划出坡头、漫江河、富寨、阿嘎、草果洞5乡成立曙光公社。 1972年,曙光公社更名沙拉托公社。 1984年4月,沙拉托公社改为沙拉托区。 1988年1月,由沙拉托区改为沙拉托乡。 |
明清时,属临安府纳更山土巡检辖地。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划入蒙自县管辖称河泥里。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称江外乡。 民国二年(1913年),划入个旧县称外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称第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第五区改为和邻乡。 1950年,划入新民县称吉如区。 1951年5月,新民县改名元阳县,吉如区并入纳更镇。 1952年,改称元阳县第三区。 1956年,第三区改称新城区。 1970年,从新城区划出,成立胜利公社。 1972年,改称嘎娘公社。 1984年4月,嘎娘公社改为嘎娘区。 1988年1月,由嘎娘区改为嘎娘乡。 |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属临安府辖。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划出14寨归稿吾土把总管。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划属蒙自县,改为纳填里。 清咸丰三年(1853年),改为江外乡。 民国二年(1913年),划入个旧县称外西区。 民国八年(1919年),复归蒙自县第十区。 民国十三年(1924年),称纳更镇。 1950年1月,属新民县纳更乡;同年3月,改为纳更区。 1951年,改为纳更镇。 1956年,设新城区(又称三区)。 1958年,改为东风公社。 1970年,改名新城公社,其中划出嘎娘称胜利公社。 1983年,改名上新城公社。 1984年4月,改为上新城区。 1988年1月,由上新城区改为上新城乡。 |
明洪武年间(1368至1398年),属临安府纳更土巡检。 清雍古元年(1723年后),属稿吾土把总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属个旧外西区。 民国八年(1919年),划入蒙自县,分属第九区和第十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属纳更镇和稿吾镇。 1950年,划入新民县,分属纳更和稿吾区。 1951年,分属元阳县纳更镇、稿吾镇。 1956年,分属逢春岭区和新城区。 1970年,从新城区、逢春岭区划出5乡成立小新街公社。 1984年4月,小新街公社改为小新街区。 1988年1月,由小新街区改为小新街乡。 |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属临安府纳更山土巡检辖地。 清雍正年间(1723年至1736年),设置稿吾土把总隶属临安府。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划属蒙自县逢春里。 民国二年(1913年),划入个旧县外西区稿吾乡。 民国八年(1919年),复归蒙自县第九区为稿吾镇。 1950年,划入新民县设稿吾区。 1952年,称元阳县四区。 1956年,改名逢春岭区。 1970年,改逢春岭公社,划出大坪公社。 1984年4月,改为逢春岭区。 1988年1月,由逢春岭区改为逢春岭乡。 |
明至清雍正年间(1723年至1736年),属临安府纳更山土巡检辖地。 清雍正元年(1723年),划属临安府稿吾土把总。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划入蒙自县属逢春里。 民国二年(1913年),划属个旧县外西区为稿吾乡。 民国八年(1919年),属蒙自县第九区稿吾镇。 1950年,划入新民县稿吾区。 1956年,属逢春岭区(四区)。 1970年,从逢春岭区划出成立大坪公社。 1984年4月,改为大坪区。 1988年1月,由大坪区改为大坪乡。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临安府猛弄掌寨辖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建水勐弄乡。 1950年,划入新民县勐弄乡。 1956年,属元阳县第五区(又称攀枝花区)。 1970年,改为前进公社。 1972年,改称攀枝花公社。 1974年6月,划出黄茅岭公社。 1984年4月,改为攀枝花区。 1988年1月,由攀枝花区改为攀枝花乡。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临安府猛弄掌寨。 民国十一年(1922年),属建水县猛弄乡。 1950年,划入新民县猛弄乡。 1956年,属元阳县攀枝花区(五区)大山、戈它、夕欧3乡。 1964年,金平县的普龙寨乡和土地寨乡划入元阳县五区(后属本公社)。 1970年,属前进公社。 1972年,前进公社改为攀枝花公社,并划出大山、黄兴寨、夕欧、董棕寨、石门、戈它、普龙寨7大队成立黄茅岭公社。 1984年4月,黄茅岭公社改为黄茅岭区。 1988年,由黄茅岭区改为黄茅岭乡。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临安府猛弄掌寨领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建水县猛弄乡外三里。 1950年,划入元阳县猛弄乡。 1956年,改为黄草岭区。 1970年,改为卫东公社,并划出跃进(俄扎)公社。 1972年,改称黄草岭公社。 1984年4月,黄草岭公社改为黄草岭区。 1988年11月,由黄草岭区改为黄草岭乡。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临安府猛弄掌寨领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建水县猛弄乡外三里。 1950年,划入元阳县猛弄乡。 1956年,属黄草岭区。 1970年6月,从黄草岭划出5大队称跃进公社。 1972年,改称俄扎公社。 1984年4月,俄扎公社改为俄扎区。 1988年1月,由俄扎区改为俄扎乡。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临安府纳楼茶甸长官司领地。 清乾隆后,属临安纳楼茶甸长官司之永顺里、乐善里。 民国二年(1913年),划属建水县南区(官厅)。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建水县永乐乡。 1950年,划入新民县为永乐乡。 1956年,改称马街区(又称七区)。 1970年,成立红旗公社。 1972年,改名马街公社。 1984年4月,马街公社改为马街区。 1988年1月,由马街区改为马街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