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竹林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竹林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10年因竹林关特大“7.23”水灾,2012年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筹建,于2014年4月建成并确定为丹水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5年称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居民委员会。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一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第一保区域设竹林关乡,属竹岗区;1950年6月属第三区;1953年6月属第四区;1955年6月属竹林关区;1958年9月,公社化时,改称丹江人民公社,系竹林关大队;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称竹林关人民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竹林关乡;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2003年竹林关村与东关村合并为竹林关村。

2015年称竹林关镇竹林关村村民委员会。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一保;建国后,属竹林关镇二保雷家洞;1958年9月,公社化时,改称丹江人民公社雷家洞大队;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称竹林关人民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雷家洞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2002年白李湾村并入雷家洞村;2015年桃峰村并入雷家洞村。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四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竹林关乡;1953年9月,由竹林关乡分出,设张塬乡,属竹林关区;1956年,并入竹林关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丹江人民公社(原竹林关乡)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设张塬人民公社洞底大队,属竹林关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张塬乡洞底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四保;建国后,属竹林关乡;1953年9月,由竹林关乡分出,设张塬乡,属竹林关区;1956年3月又并入竹林关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丹江人民公社(原竹林关乡)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设张塬人民公社,属竹林关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张塬乡;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

2015年称竹林关镇张塬村村民委员会。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四保;建国后,属竹林关乡;1953年9月,由竹林关乡分出,设张塬乡,属竹林关区,1956年3月又并入竹林关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丹江人民公社(原竹林关乡)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设张塬人民公社王塬大队,属竹林关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张塬乡王塬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第四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隶属于竹林关乡;1953年9月,隶属竹林关区张塬乡;1956年,隶属竹林关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丹江人民公社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设张塬人民公社,属竹林关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张塬乡;1997撤乡并镇,隶属丹凤县竹林关镇南丈沟村;2015年茶房垭村并入南丈沟村,称竹林关镇南丈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的第三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三保区域设古路河乡,属竹岗区;1958年公社化时,并入丰收人民公社(原土门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丰收人民公社并入山阳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由丰收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古路河人民公社,属竹林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古光明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的第三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三保区域设古路河乡,属竹岗区;1950年6月属第三区;1953年6月属土门区;1956年6月属竹林关区;1958年9月公社化时,并入丰收人民公社(原土门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丰收人民公社并入山阳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改为南院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改为古路河乡南院村;2002年老安地村并入南院村;2013年古路河乡并入竹林关镇,称竹林关镇南院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该村民国时期为竹林关乡的第五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五保区域设石槽沟乡,属竹林关区;1958年9月,公社化时,改为国庆人民公社阳河大队;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设石槽沟人民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石槽沟乡;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2001年11月,石槽沟乡并入竹林关镇;2015年月凤村并入中厂村,称竹林关镇中厂村村民委员会。

该村民国时期为竹林关乡五保;1949年,建国后,在原五保区域设石槽沟乡,属竹林关镇;1958年9月,公社化时,改为国庆人民公社阳河大队;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设石槽沟人民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石槽沟乡;2001年11月,石槽沟乡并入竹林关镇;2015年将洼口村并入阳河村。

称竹林关镇阳河村村民委员会。

该村民国时期属长岗乡辖地;1949年,建国后,设东岭乡,属竹林关区;1958年9月,公社化时,属丹江人民公社(原竹林关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丹江人民公社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由竹林关人民公社分出,成立东岭人民公社,属竹林关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东岭乡;2002年大桑园村与小东岭村合并称大桑园村;2011年6月东岭乡并入竹林关镇。

2015年称竹林关镇大桑园村村民委员会。

该村解放前属长岗乡三保孤山坪;解放后为竹岗区孤山坪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西岭乡,属竹岗区;1958年9月,公社化时,属丹江人民公社(原竹林关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丹江人民公社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由丹江人民公社分出,称西岭人民公社孤山坪大队,属竹林关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孤山坪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2004年北岭村并入孤山坪村;2014年温池村并入孤山坪村。

该村民国时期属长岗乡辖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东岭乡,属竹林关区;1950年6月更名为东长岗乡;1953年6月复称东岭乡;1955年6月,又改为东长岗乡;1958年9月,公社化时,属丹江人民公社(原竹林关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丹江人民公社并入商南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由竹林关人民公社分出,成立东岭人民公社,属竹林关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东岭乡。

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2001年,中一、新红、石香炉三村合并为东岭乡赵家庵村;2011年6月东岭乡并入竹林关镇。

2015年称竹林关镇赵家庵村村民委员会。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的第三保;1949年,建国后,在原三保区域设古路河乡,属竹岗区;1958年9月,公社化时,并入丰收人民公社(原土门乡),成立东坡大队、楼房大队;1958年12月丹凤县县撤销,随丰收人民公社并入山阳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由丰收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古路河公社,属竹林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古路河乡;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2002年将东坡村和楼房村合并为东楼村。

2015年称竹林关镇东楼村村民委员会。

该村民国时期,系竹林关乡的第三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三保区域设古路河乡,属竹岗区;1958年公社化时,并入丰收人民公社(原土门乡);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丰收人民公社并入山阳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

由丰收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古路河人民公社,属竹林区;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称古路河乡。

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塬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2002年西坡村、大安村合并为八龙庙村。

2015年称竹林关镇八龙庙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