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22年度云南省卫生村[20]

2022年度云南省卫生村[20]

  有26个乡镇、474个村(社区)分别达到了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标准。
  历代为马帮必经之地,曾开设食宿点,得名公馆。1957年以前属景回区公馆乡;1958年划归通关公社曼博管理区称公馆队;1962年称通关区公馆公社;1966年称通关区公馆大队;1984年改名称通关区公馆乡;1988年改称通关区公馆行政村;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称通关镇公馆村民委员会至今。公馆村……。
  相传该地曾有八个地方陷落,故而得名八落。现驻地三岔河,故名。1955年建立乡,1958年改设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为大队,1984年建立八落乡,1988年更名为八落行政村公所,2000年6月-12月,更名为八落村民委员会。2003年3月,村委会迁到三岔河。八落村……。
  傣语地名:“芒”为村,海为旱地,意为旱地村。1983年前属迁岗大队,1984年由迁岗划出建立芒海乡,1987年12月20日至1988年1月,开展区乡体制改革,区改为乡,乡改为村、办事处,更名为芒海行政村,2000年6月-12月,进行村级体制改革,设村民委员会,更名为芒海村民委员会至今。芒海村……。
  1950年年建立漫河乡,1958年设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为大队,1984年改为乡,1988年建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更名为漫河村民委员会至今。漫河村……。
  边江村隶属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地处乡东边,距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到乡道路为等外公路,交通不方便,距县160公里。东邻普洱市,南邻漫河村,西邻云中村,北邻平掌村。辖帮海、大岩脚等13个村民小组。至08年底有农户276户,有乡村人口1202人,其中农业人口1202人,劳动力97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15人。全村国土面积54.18平方公里,海拔1240米,年平均气温19.5℃,年降水量13……。
  以摆脱黑暗、迎来光明之意,取名光明。1950年建立团黑乡,1958年以摆脱黑暗,迎来光明之意,改称光明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为大队,1984年改为乡,1988年建行政村,2000村委会,更名为光明村民委员会至今。光明村……。
  以文明礼貌之意取名。原名为老黄乡,1958年与文联乡合并取文明礼貌之意得名,称为文明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为大队。1984年改为乡,1988建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更名为文明村民委员会至今。文明村……。
  原属碧安区文明乡,1984年体改中划出部分村建立河头乡,1988年建立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更名为河头村民委员会至今。河头村……。
  1950年建立大寨乡,1958年设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为大队,1984年改为乡,1988年建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更名为大寨村民委员会至今。大寨村……。
  傣语地名。“迁”为小土官,“德”为下,意为下土官村。1950年建立迁德乡,1958年设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为大队,1984年改为乡,1988年建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更名为迁德村民委员会至今。迁德村……。
  兴裕意为富裕美好,驻地兴裕村,故名。2018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兴裕村民委员会,属碧安乡管理至今。兴裕村……。
  傣语地名,“班”为场地,“独”为菠萝树,意为菠萝树场地。1954前属永平区,1955年划入边江区,1958年划入半坡公社设班独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大队,1984年设乡,1988年设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更名为班独村民委员会至今。班独村……。
  傣语地名。“芒”为村,“傣”为棉花,意为棉花村。1954年前属碧安区,1955年划属勐班区,1958年划半坡公社设芒傣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大队,1984年改为乡,1988年建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更名为芒傣村民委员会至今。芒傣村……。
  傣语地名。“芒”为村,“温”为热,意为较热之村,驻地芒温村,故名。1955年由碧安区划入勐班区,1958年划入半坡公社建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建立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为大队,1984年改为乡,1988年建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更名为芒温村民委员会至今。芒温村……。
  傣语地名,“班”为场地“赛”为沙,意为沙场。现驻地迁毛,故名。1958年前属于勐班区,1958年划并半坡公社建迁毛大队,1962年改为公社,1969年恢复为大队,1984年改设乡更名为班赛大队,1988年建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更名为班赛村民委员会至今。班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