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安阳县北郭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安阳县北郭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此村位于春秋卫地戏阳城外,古代城外称郭,其南面为南郭,北面为北郭,北魏《水经注·淇水》:白沟自县(内黄)北,经戏阳城东,谓之“羛阳郭”。古代城外称郭,说明北魏时戏阳城周边已有村落名称。北宋《相台志》载有北郭、南郭;清康熙年《安阳县志》载有“郭村”。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北郭村。此村杨姓居多,故名杨北郭。民国《续安阳县志》有杨北郭至今。
清朝时,此地为屯兵之所,有一位豆姓军官在此驻扎,后繁衍成村,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豆官营,历民国,名称未变。
河干本作纥乾,宋代临漳县南部村名。南北朝时鲜卑族有纥干氏,或作纥乾氏,此村可能为纥乾氏所居。又清朝时,姜家湘河(今名姜河干,属吕村镇)一部分居民东迁至此,另建村庄,故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姜家小庄。民国《续安阳县志》改为东河干。因在姜河干之东故名。
传清朝时窦姓人迁此建村,得名窦家庄,后演变为豆庄至今。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写作豆庄。
明初,申姓人家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以姓氏得名申家庄,后简称申庄。后1981年复称为申家庄。申家庄(申庄、李庄、里方)3个自然村中“里方”本作里坊,原意为“里”氏作坊。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申家庄。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申庄。
相明朝永乐年间(1416)武姓迁此定居,后繁衍成村,故称武庄。清康熙年、乾隆年《安阳县志》均称武家庄。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武庄。
相明初张、王二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后繁衍成二个村庄。清康熙年、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张家庄。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张庄。清乾隆年和民国《安阳县志》载有王家园。1947年,两村合称张王园。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为张王元。
相明朝时王姓先祖迁此定居,后繁衍成村,故以姓氏得名王庄。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王庄。
相明初狄姓人家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后繁衍成村,故名狄庄。清康熙年、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狄家庄。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狄庄。
明初,大批山西洪洞移民在这一带定居成立新庄,以新庄前冠以建庄者的姓氏作为村名,为书写简便,后“新”改为“辛”。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时辛庄。此村居东,习惯上也称东辛庄。
明初,大批山西洪洞移民在这一带定居成立新庄,以新庄前冠以建庄者的姓氏作为村名,为书写简便,后“新”改为“辛”。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宋辛庄。
明初,大批山西洪洞移民在这一带定居成立新庄,以新庄前冠以建庄者的姓氏作为村名,为书写简便,后“新”改为“辛”,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吴辛庄。此村居南,习惯上也称南辛庄。
明初,大批山西洪洞移民在这一带定居成立新庄,便以新庄前冠以建庄者的姓氏作为村名,为书写简便,后“新”改为“辛”。清康熙年《安阳县志》载有牛家新庄。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牛家辛庄,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牛辛庄。此村居北,习惯上也称北辛庄。
明初,大批山西洪洞移民在这一带定居成立新庄,便以新庄前冠以建庄者的姓氏作为村名,为书写简便,后“新”改为“辛”。清康熙年《安阳县志》有郭家新庄、孟家新庄。清乾隆年《安阳县志》有孟家辛庄。民国《续安阳县志》为郭辛庄、孟辛庄。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为郭孟辛庄。
相明初山西洪洞迁来一邓姓人家,有三个儿子,住在今内黄县南田氏村。他们每天到三、四里外的地里(今邓庄村处)干活,来回奔波十分辛苦。后来三儿子带着妻儿住在地里放农具的草庵里,逐渐繁衍形成村落,故以姓氏得名邓庄。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