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茶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茶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根据1926年张氏墓碑记载,张氏祖从山西迁居林县东姚上庄村,后又从上庄村迁到庙郊村当时此地有一座佛庙,故取名庙郊村。
清嘉庆三十七年(1769),郝氏从山西洪屯迁居此地,当时生活贫困,村民打窑洞居住,故取名郝家窑。
清乾隆十六年(1751),陈氏墓碑记载,古有一座寺院,因寺院处于南石窝、北石窝、椿树坡三村的出山口,又因当时元氏在此看守寺院,后立户建村,为此取名元家口村。
当地村碑记载,明初大移民,一户孙姓人家从山西迁居辉县初立蒿地掌村。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后人孙得水又北迁另立新村。因辉县老村在南,故称“南蒿地掌”,林州新村在北,称“北蒿地掌”。据村会计李贵生说:“历史上两村原是一家。后来,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具体事件待考),才被分到了两个县,分别隶属于彰德府和卫辉府。20世纪80年代,因“蒿”与“好”谐音,地掌在林州方言中为“地方”的意思,故村民将蒿地掌村名,改写成了“好地掌”。
据有张氏墓碑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此处荒无人烟,张氏迁村居住,根据这里地形形似蛟龙,纵横交错,张氏以姓名和地形取名“张大蛟”。因“蛟”与“郊”谐音,后改为张大郊,沿用至今。
在清乾隆十三年(1759)郭氏墓碑记载,郭氏来此地建村,因村前有一土岗,故取名为后子岗。
有明万历二十六年(1578)凤头山庙碑记载,李氏从山西洪屯迁居此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山区建村立业,李氏以姓氏取名为李家庄村。
据元代末年(1265)李姓碑文记载,元代,此处有一户李姓家庭富裕,拥有60顷耕地,在村中南北大街上,设有茶水客店一座,后以此取名为茶店村。
据明嘉靖27年(1563)成立记载,由于当时的村庄由众石累积而成,因此取名磊城(当地读磊为“luo”)。
据赵氏墓碑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赵氏从大峪迁此立村,因此地西山夹着一沟,足有八里多长,以地势故取名八里沟村。
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名翟姓寡妇,看到村民饮水困难,便舍家财雇人为村民打井,不料,井未完工,她就去世了。寡妇的儿子接替母亲继续打井,终于在东西两边各打成一口活水井,当地人感其母子善行,为他们立了一块功德碑,还把村名、井名都称作“翟二井”。
据李氏墓碑记载清咸丰七年(1851),李氏从磊城村迁此建村,因建于山坡前,故取名小坡村。
明正德十三年(1518),侯、赵两家从山西省潞安府长治县大峪村迁此定居。为不忘祖籍,就沿用了山西原籍的地名,仍称“大峪”。
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从东姚公社南豫迁居此地,当时有一小碾,故取名小碾村。
路氏家谱记载,是明朝年间从山西壶关县晋庄村迁到路家岭,到明洪熙年间(1422)又从路家岭迁来,故得名路家庄。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