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岔河则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岔河则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清乾隆前期(1736-1755)汉人出边垦植到此落户,建村于村侧河谷石峁处,故名。
清乾隆前期(1736-1755)开放边地,边内汉民到边外垦植,在白河与补浪河交汇处建村,故名。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建村,因此地处白河河湾部位,在清初曾是边地开放之界限,因而插牌以示界,故称“牌子湾”,后谐音为“排则湾”。
村内人信奉白河庙神,常来此地祈福求安,久而久之,此庙在辖区内就妇孺皆知,故名。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村于白河上游入县境处,故名。
民国元年(1912)汉民在此建村,因此处原蒙民游牧之地,曾被战火摧毁,故蒙语命名为“什它汗”,意为“火烧过的地方”,后仍以原地名为村名。
清康熙中期(1682~1701)边地开放后,汉民逐渐移居此地居住,原是蒙民游牧之地,因滩内杂草丛生,形成很多草圪堵,蒙语称此滩为“灯炉采当”,意为遍地有草圪堵的滩。后意译“采当”为“滩”,故称“灯炉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