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康熙(1662-1722)年间《移建龙天庙碑记》记载:明朝以前名西流村,村址在汾河西岸古家岔。清康熙十年(1671)因汾水将村庄淹没,汾河改道,河床西移,遂随河道西迁于崛围山下建村,大部河地留在汾河东岸,隔河耕种。为取永远留住之意,改名西留。清嘉(1796-1722)年间,村中有一张姓于村南0.5公里处建村,亦名留村,故将西留改为大留(清道光《阳曲县志》仍载名西留)以示区别。 |
村名得之于鲜卑大姓呼延氏。北魏时东魏丞相高欢迁鲜卑六部于太原郡环周,呼延氏居此故名。村中仍留有呼延沟和原为呼延氏宅院的“呼延圪洞”的老地名。呼延村现名始于宋代。又相传,此地为北宋名将呼延赞的养马场,村建于呼延氏宅院的地址,人们崇拜英雄呼延赞,故名。 |
相传很早以前,河东张村有张姓兄弟四人,其中两人迁居于此,建村后取名西张村。 |
相传原为北宋杨家将的庄子,村西有杨姓古墓,故名。 |
相传清咸年五年(1856),三给村名曹万年在此居住,后来迁来者渐多,聚居成村。村临小河,河水自石山流出,故名。 |
地处南北两山对峙的山凹中,抬头即见高山,故名。 |
村民河岸,汾河自南流来,至此折流向东,隔河西山坡上有玲珑小塔一座,村民因塔而取名。 |
因位于马头水村而又新成立的,故名。 |
由6个村民委员会合并,故名。 |
因位于多福寺附近,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