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楚雄市大过口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楚雄市大过口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磨刀箐村委会位于大过口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楚雄市西南部,距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鹿城123公里,是全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村国土面积4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435米,最低海拔965米,年平均气温15.2℃,年降水量86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烤烟、魔芋等农作物。森林覆盖率达85%,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磨刀箐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全村有33个村民小组,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80名,女党员13名,占党员总数的16.25 %;35岁以下党员11名,占党员总数的13.75%;60岁以上的党员30名,占党员总数的37.5%;少数民族党员64名,占党员总数的80%;大专以上党员7名,占党员总数的8.75%。2017年末人口总户数692户2569人,其中农业户数575户,农业人口2486人,彝族人口2255人,占总人口的87.8%,劳动力1696人。有耕地3812亩,其中水田290亩,旱地3522亩,粮食总产量79.6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34公斤,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73.21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3元。

西康郎村委会地处大过口乡北方,东和南华县徐营镇以马龙河为界,南与三街镇和本乡大益鸡村委会接壤,西与三街镇天生坝村委会接壤,北面与三街镇马篁箐村委会接壤。村委会距大过口乡政府所在地28公里,属典型的彝族小聚居、彝汉杂居的高海拔边远贫困山区村委会。 西康郎村委会辖区面积36.3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91米,最低海拔1480米,年平均年温18.6℃,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魔芋等农作物;森林覆盖率80%以上。

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2017年末人口总户数519户、1854人,其中农业户数420户,农业人口1789人,彝族人口1652人,占总人口的89.1%,劳动力1270人。有党总支1个,下设4个党支部,有党员67名,女党员10 名,占党员总数的13.64 %,35岁以下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13.64%,60岁以上的党员13名,占党员总数的19.40%。少数民族党员52名,占党员总数的77.61%。大专以上党员7名,占党员总数的10.4%。有耕地1740亩,其中:水田686亩,旱地1054亩,粮食总产量102.4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95公斤。2017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3337.8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5元。

大益鸡村委会位于大过口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北部,地处楚雄市西南部,距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鹿城105公里,距大过口乡政府所在地13.8公里,全村国土面积34.6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480米,最低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5.2℃,年降水量86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烤烟、魔芋等农作物。森林覆盖率达85%,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村下辖15个村民小组,2017年末人口总户数533户、1874人,其中农业户数415户,农业人口1796人,彝族人口1743人,占总人口的93%,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有劳动力1125人。设党总支1个,辖党支部4个,有党员52名,女党员3 名,占党员总数的5.77%,35岁以下党员7名,占党员总数的13.46%,60岁以上的党员18名,占党员总数的34.62%,少数民族党员48名,占党员总数的92.31%,大专以上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1.92%。有耕地面积2031亩,其中水田602亩、旱地1429亩,2017年末,粮食总产量93.1万公斤,人均有粮53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258.6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64元。

力白所村委会位于大过口乡西北部,距乡人民政府13公里,东与大益鸡村委会接壤,西与中山务阻村委会相连,南与磨刀箐村委会交界,北与三街土墙村委会连接。地势呈由西北向西南渐高之势,全村地貌总体特征为“三山两河”组成,全村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558米,最低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86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烤烟、魔芋等农作物。中、高海拔以核桃、魔芋产业为主,低海拔以核桃、烤烟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6%,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力白所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设党总支1个,辖党支部2个,有党员55名,女党员4 名,占党员总数的7.27 %;35岁以下党员7名,占党员总数的12.73%;60岁以上的党员14名,占党员总数的25.45%;少数民族党员41名,占党员总数的74.55%;大专以上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7.27%。2017年末人口总户数360户1293人,其中农业户数279户,农业人口1270人,彝族人口1097人,占总人口的84.8%,劳动力841人。有耕地1177亩,粮食总产量52.2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87公斤,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53.6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4元。

野猪塘村地处大过口乡东南部,距市府鹿城140多公里,距乡人民政府驻地约18公里,东与杞岔拉村委会和大基地乡接壤,东南与新村镇和中山镇毗邻,西与磨刀箐村委会相连,北与依齐么村委会和杞岔拉村委会以山梁为界。国土面积48.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71米,最低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3.50℃,气候温和宜人,冬季是最冷的山区乡镇村委会,年降水量1050毫米,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委会。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适宜种植粮食、烤烟、魔芋等作物,森林覆盖达率80%,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村有31个村民小组,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4个。有党员70名,女党员8名,占党员总数的11.43 %;35岁以下党员9名,占党员总数的12.86%;60岁以上的党员17名,占党员总数的24.26%;少数民族党员62名,占党员总数的88.57%;大专以上党员5名,占党员总数的7.14%。2017年末人口总户数469户、1712人,其中农业户数421户,农业人口1676人,彝族人口1438人,占总人口的84%,劳动力1110人。有耕地1750亩,其中水田338亩,临时性耕地68亩,旱地1344亩,粮食总产量84.5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10公斤,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05.44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5元。

杞岔拉村委会地处大过口乡东部,东与东华镇以马龙河为界,南与大地基乡和野猪塘村委会接壤,西与依齐么村委会接壤,北面与蚕豆田村委会接壤,辖区面积65.7平方公里。村委会距大过口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属边远山区。最高海拔2380米,最低海拔1450米,年平均气温18.6℃,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魔芋等农作物;森林覆盖率达80%,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属典型的彝族小聚居、彝汉杂居的高海拔边远贫困山区村委会。

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5个,有党员70名,女党员6 名,占党员总数的8.57 %;35岁以下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8.57%;60岁以上的党员14名,占党员总数的20.00%;少数民族党员58名,占党员总数的82.86%;大专以上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2.86%。2017年末人口总户数630户、2246人,其中农业户数560户,农业人口2242人,彝族人口1967人,占总人口的87.6%,劳动力1371人。有耕地2554亩,其中水田964亩,临时性耕地32亩,旱地1558亩,粮食总产量106.2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26公斤,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91.02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3元。

蚕豆田村委会位于楚雄市西南部,大过口乡东北面,距楚雄市区126公里,距大过口乡政府驻地35公里。全村辖区国土面积36.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九台山顶2361.7米,最低海拔为马龙河1300多米,立体气候明显。蚕豆田村委会是一个集边远、贫困、少数民族为一体的彝族聚居村。

全村共22个村民小组,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有党员47名,女党员7 名,占党员总数的14.89 %;35岁以下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12.7%;60岁以上的党员18名,占党员总数的38.30%。少数民族党员46名,占党员总数的97.87%;大专以上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4.26%。2017年末人口总户数532户、1903人,其中农业户数482户,农业人口1898人,彝族人口1867人,占总人口的99.7%,劳动力1403人。有耕地2553亩,其中水田920亩,临时性耕地222亩,旱地1411亩,粮食总产量105.2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52公斤,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23.27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3元。

碧鸡村委会位于大过口乡东部,距乡人民政府3公里,东与蚕豆田村委会接壤,西与磨刀箐村委会相连,南与依齐么村委会交界,北与大益鸡村委会连接。地势呈由东南向北渐高之势,全村地貌总体特征为“一河两山”组成,即由西北向东流过的碧鸡河和碧鸡河两边的山组成,是一个分高、中、低海拔,立体气候明显的彝族聚居村,群众在河两岸傍山而居。全村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535米,最低海拔1671米,年平均气温15.2℃,年降水量86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烤烟、魔芋等农作物。中、高海拔以核桃、魔芋产业为主,低海拔以核桃、烤烟为主; 森林覆盖率达85%,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碧鸡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全村有22个村民小组,党总支1个,党支部4个,共有党员59名,女党员11 名,占党员总数的18.64 %;35岁以下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16.95%;60岁以上的党员11名,占党员总数的18.64%;少数民族党员56名,占党员总数的94.92%;大专以上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5.08%。2017年末人口总户数400户、1381人,其中农业户数330户,农业人口1367人,彝族人口1332人,占总人口的96.5%,劳动力974人。有耕地1196亩,其中水田280亩,旱地916亩,粮食总产量48.5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17公斤,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70.75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4元。

依齐么村委会位于距大过口乡人民政府2.5公里处东南方向,地处楚雄市西南部,距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鹿城12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650米,最低海拔1550米,年平均气温15.2℃,年降水量86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烤烟、魔芋等农作物,森林覆盖率达87%,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依齐么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有党员59名,女党员12 名,占党员总数的25.42 %;35岁以下党员13名,占党员总数的22.03%;60岁以上的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16.95%;少数民族党员51名,占党员总数的91.53%;大专以上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1.72%。2017年末人口总户数335户、1172人,其中农业户数271户,农业人口1168人,彝族人口1045人,占总人口的89.2%,劳动力644人。有耕地1393亩,其中水田430亩,旱地963亩,粮食总产量59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60公斤,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98.36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