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从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从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丙梅为侗语,意为新开的坪子。2019年8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丙妹镇析出设立丙梅街道。

丙梅街道辖原丙妹镇银新居委会、三角井居委会、江东居委会、青平居委会、八仙桥居委会、俞家湾居委会、丙梅村、銮里村、平瑞村,街道办事处驻江东居委会。

丙妹镇地处黔桂边界,都柳江和321国道穿境而过,是我省东南下两广的重要门户。我镇作为从江县的城关镇,距州府凯里252公里,广西桂林和柳州仅280公里,因而自古拥有“黔南门户,桂北要津”之称。

我镇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97亩,其中稻田面积6997亩,森林覆盖率达45%,全镇共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81个村民小组,8775户,22048人。近年来,被列为“全州25个经济强镇”之一。

为抓住“经济强镇”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在0从江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发扬“团结统一,顽强拼搏,求实创新,不甘落后”的从江精神,围绕“两增一降一稳”的工作主题,紧紧抓住“稳农、兴企、扩容、通路、抓教育”这一工作思路,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使两个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稳定粮食生产总量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致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创造松环境,制定极为优惠的政策,引资办企业,兴工强镇,创办了预制板厂、红砖厂,在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地方乡土人才,建设用材等方面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我镇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这里以古榕为代表的亚热带植物,使丙妹成为黔东南大地上一个四季常青的绿园,这里依托区位优势发展起来的柑桔,以成为从江县的一项支柱产业,产品远销海内外。

文化教育稳步拓进,我镇在巩固“普六”成果的同时,稳步推进“普九”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的发展战略轨道上来抓,狠抓硬件建设,极积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在城关一、二不推行了计算机教学。充分发挥中心校的辐射功能开展智力支边活动,使城乡较育得到协调发展。

这里生活着侗族、苗族等,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特别是岜沙苗族的生态环境和极为原始神秘的习俗,给人以返朴归真的感觉,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人到此观光探秘。这里悠久的历史,神秘的习俗,淳厚朴质的民风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散发着迷人的风彩。".。

从江县贯洞镇位于从江县东北部,距县城31公里,毗邻广西柳州地三江县梅林、富禄两乡,321国道和省道穿境而过。全镇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72个自然寨197个村民小组,5291户,居住着侗、苗、壮、回、水、汉等22139各族人民,主体民族侗族占93%。该镇119.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丘陵面积占95%,耕地面积15184.665亩,人均耕地0.75亩。该镇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5—8.3℃,年降雨量1246毫米,霜期320天,是一块最富开发和建设的宝地。

由于贯洞镇有“金不换的土壤,银不换的气候”,农作物种植较为突出,其中柑桔面积已发展14000亩,品种有椪柑、从密柚、脐橙、温州柑、夏橙等十多种,尤以椪柑为主,面积共12000多亩,是贯洞镇的经济支柱产业。

旅游资源及为丰富,有贯洞镇至龙图溶洞群,喀斯特地奇山和龙图十里椪柑赏游风景线以及贯洞、龙图两地的牛水井,溶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奇百态。民族服饰与刺绣更是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斗牛、斗鸡、赛山歌、赛芦笙的竞技活动。“吃相思”、“觅新娘”、“踩歌堂”、“鼓楼抢鸡”、“行歌坐月”的民间习俗,这里民族风情独秀,侗族大歌亢声高唱,鼓楼、风雨桥光彩夺目,抬“官人”和“鼓楼抢鸡”是龙图当地最具有特色侗家节庆,每年椪柑成熟季节都要举办一次。

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煤矿、石灰石储量较大,尤其是石灰石储量就达2000多万吨,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从江县水泥厂建于境内,年产量已达8吨,精白石灰厂已建成投产,年产量达5000吨。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改善,321国道,黎从公路,贯庆公路和都柳江河流横贯全境,覆盖10个村,五条通村公路已全面通车,八洛码头已于1994年建成投入使用,全镇有25个村接通国家电网,19个村饮上自来水,23个村已安装有线闭路电视,程控和移动电话的乡镇。该镇是从江县先进乡镇,黔东南州“先进乡镇党委”、“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科技创先乡镇”和首批“六个好党委乡”,贵州“先进乡镇”;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单位”。

洛香镇是1992年撤并建的新建镇,位于从江县东北部,靠近黔桂边界,东、北面与黎平县接壤,南与本县庆云乡相连,西与本县贯洞镇毗邻,距县城45公里,是从江通往广西、湖南的东大门,素有“从江门面”之称。全镇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70个自然寨,177个村民小组,4602户19892人。其中农业人口18800人,非农业人口1092人,农村劳动办10771人。全镇国土面积12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772.5亩,其中田面积15182.5亩,土面积2590亩,洛香镇气候宜人,年降雨量1197毫米,境内最高海拔832.1米,最低海拔268米。洛香农贸市场历史悠久,是黔东南州六大农贸市场之一,又是全县最大的农贸集市场所,它以热闹繁华远近驰名,号称“洛香场,霸一方”。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贵州“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达5066.2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540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1673元,人均粮食417公斤,财政收入达107万元。

洛香镇属侗、汉、苗等少数民族聚居镇,在这个大杂居、小聚居的乡镇里,自古以来,人们和谐相处,完好地保存着许多质朴鲜活的文化遗产、充满神秘而自然的生活气息,境内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迷人的侗寨风光常使国内外游客兴趣盎然,留连忘返。做工精细的陶瓷品、风格独特的侗寨鼓楼、花桥使游客们赞叹不已,这里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如;采歌堂、吹芦笙、斗鸟等热闹非凡。

洛香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镇,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4.5℃,无霜期300天。近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农业稳镇,药材富镇,基础强镇,科教兴镇”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农民,紧紧依托全州六大农贸市场之一的洛香市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开发洛香“香”型系列产品,以香蒜和柑桔为龙头,逐步形成“瓜—稻—蒜”和“油—稻—椒”等农业生产格局和“猪—沼—果”的生态农业。镇境内还蕴藏有丰富的清水砂和矿产资源。

下江镇位于从江县西北面,距县城39公里,地处都柳械畔,321国道线由西北向东南沿都柳江北岸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土地总面积282.92平方公里,下辖48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212个村民小组,118个自然寨,7222户31305个(其中农业人口30072人,非农业人口1233人),境内住有汉、苗、侗、水、布依、彝、壮、瑶等民族。因此,下江不仅是从江最大一个建制镇,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杂居镇,镜内民族旅游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尤其以宰养、宰俄、巨洞3个村侗民族文化最为浓厚,如侗族大歌、情歌对唱、拦路敬酒歌等应有尽有,且具特色。高仟宰养鼓楼乃是省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巨洞水上侗族大歌是我镇民族风情旅游村寨的新亮点,是游客们的好去处。除此外玉竹、金银花、黄柏、杜种、天麻等“三木”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硅矿、水金石等。

近年来,在历届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全镇拥有果园面积7329.7亩,金秋梨150亩,板粟基地1000多亩,核桃基地300多亩,石榴基地50亩,年产水果在280多万公斤以上。在养殖业方面,主要发展以养小香牛、小香猪、小山羊、小香鸡、鸭、鹅等为主。年大牲畜存栏数在2万头以上,生猪存栏数23000多头,其中香猪8500多头。2003年农民年人均粮食347.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356元。

2004年镇党委、政府总体工作思路是:抓好一条经济带(即321国道线和都柳江沿岸经济带);夯实两个基础(即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级基层政权建设),实施三项开发(即农业产业化开发、老城商业化开发、新区功能化开发);狠抓四个保证(即狠抓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民夜校扫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供保证;狠抓计划生育工作,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证;狠抓安全生产,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保证;狠抓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和作风建设,为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改进办事作风提供保证);走抓基础、抓产业、兴开发、谋发展、奔小康之路。

在从江县西南部。面积177平方公里。人口1.12万,其中苗、侗、瑶、壮、水等民族占94.6%。辖1居委会、17村委会。1932年置再变镇及有能、再进等乡。1941年属禹甸乡。1953年析设宰河、二友、新华等乡。1958年撤乡建宰便公社。1961年析建3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宰便镇。境内多林木。特产香猪。有中小学19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宰便,在丙妹西南41公里,宰便河东岸,补天山东北麓。人口840,有壮、汉、苗等民族。海拔400米。“宰便”系壮语译音,意为平坝中的寨子。曾名成河、桃源。腊俄—加鸠公路经此。
西山镇位于从江县的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东与广西融水县交界,南接翠里乡、斗里乡、西与雍里乡毗邻,北与广西三江县梅林乡相依。

西山镇地处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东南高、西北低。镇内最低海拔为190米,最高海拔达1000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200米。西山镇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8.7℃,极端低温-2℃,极端高温39.2℃,≥10℃年积温5400℃,年日照数为1400小时,年降雨量1270毫米,无霜期325天左右,温、光适应,雨量充沛。

西山镇河流均属珠江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两条,河段长为48公里,河网密度38公里/百平方公里。水资源较为丰富。西山镇总土地面积126.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80.5亩、山地、丘陵面积占90%,河谷坝子占10%。从高海拔至低海拔土壤分布为:黄棕壤、黄壤、黑黄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一般在5%以上,PH值在5.5左右。

西山镇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不仅有从江——融水的省际公路穿境而过,而且修通西山至梅林的断头公路接通321国道。同时到2003年止镇内已通公路的村有8个村。镇区内设有邮电支局和电讯支局,现装有程控交换机容量为120门和开通移动通讯。

在从江县西部,都柳江下游。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1.98万,其中苗、侗、布依、水、壮、瑶等民族占90.4%。辖1居委会、21村委会。1932年置嘉哨、归来、新寨、老寨等乡。1940年置停洞自治乡。1953年析设新发、新合、加民、架里等乡。1958年撤乡建停洞公社。1961年析置停洞、摆也、加民、架里等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停洞镇。境内多杉、松林。产油桐籽、黄麻。有中小学1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停洞,在丙妹西北31公里,马鞍山北麓,都柳江畔。人口 1 600,有侗、汉、苗等民族。海拔250米。“停洞”系侗语译音,“停”意为岩石;“洞”为侗族古代基层社会组织,意为岩边的寨子。321国道从江北经过。都柳江可通航机动船。
在从江县北部。面积257平方公里。人口1.43万,其中苗、侗等民族占88.8%。辖17村委会。1932年置增盈、高信2乡,属黎平。1941年划入从江县,置新民、增盈2乡。1953年析设增冲、朝利、增盈、高新、新民等乡。1956年改为增冲、信地、新民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停洞公社。1961年析建3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往洞乡。境内多杉、松、楠、樟等优质木材。产香菇、木耳等。有小学17所。龙王滩瀑布颇为壮观;增冲鼓楼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乡人民政府驻地往洞,在丙妹西北31公里,曹坪江(双江)上游,板白(山)南麓。人口650,均为侗族。海拔570米。古为九洞地方,又称平往。停洞—信地公路经此。
庆云乡地处从江县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04度,北纬25.4度。东与部平龙额乡接壤,西连贯洞镇、南与广西富禄为邻,北依洛香镇。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997.1米,最低海拔145米,乡驻地海拔645米。全乡国土面积85.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委员会, 57个自然寨,92个村民小组,2252户、10883人。全乡耕地面积8264亩,人均占地0.76亩,年人均收入1100元,属县级贫困乡。

全乡98.6%的居民其侗族,民风纯朴,侗族达歌,青年男女行歌星月等尤具民族特色。我乡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达35.2%,乡内有属你大山森林保护区,有“弄当概”、“弄夜”、“弄洞”三片原始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有资源的竹海,神奇的岩洞,雄伟的瀑布,顽皮的野生狼群,闻名暇尔的蒋玛坡,险峻的三龙抢宝……

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锰、铁、磷、铜等矿产资源品位高、储藏量大。转珠水牛井基通过农科院鉴定为公有制天然矿泉水,其流量每天可达20吨。

我乡一九九八年通车,由于起步我乡经济建设非常落后,全乡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为主,且都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生产国非常低,农民增产增收相当困难,挣钱的主要方式是靠青年外出打工。教育、小城镇、农田水利,进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起步之中。

斗里乡地处从江县南部,距县城52公里,与广西洞头、良寨、大年三乡接壤,和本县西山镇、翠里乡毗邻,辖13个行政村30个自然寨,有2467户,12247人,共居住有苗、侗、瑶、壮、汉等五个民族,全乡国土面积为9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69亩。其中,田为7388亩,土为1281亩,人均0.7亩。200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4702吨,人均纯收入1400元,人均粮食365公斤,本乡在全县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即:通电、通水、通程控电话、通闭路电视、通移动通讯。
东朗乡地处从江县西北部,月亮山腹地,经西紧靠北九万大山,距县城79公里,距321国道20公里,东与下江镇交界,南与宰便镇,加鸠乡接壤西与榕江县古州镇、八开乡、计划乡毗邻,北与停洞镇一脉相承。全乡国土面积为120.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39亩,其中田面积9972亩,平均海拔669米,最高海拔为孔明山主峰1427.4米。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6℃左右,年均降雨量1600—210毫米。全乡辖21个行政村,56个自然寨,112个村民小组,共有4152户18693人,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有百岁老人11人,全乡共有7所完小,6所初小,15个教学点。2003年9月刚建中学,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山区农业之乡。

东朗乡属喀斯特地形,境内群山连绵起伏,丘陵,山涧不计其数。该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主要出产的农产品有朝天辣(香辣)、九月笋、冬笋、香猪、黑山羊、黄牛等。全乡森林覆盖率49%,主要以杉木中幼林、楠竹为主,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因而能生长出个小、色鲜、味美、香辣可口、回味悠长的朝天辣,被誉为“香辣王”是东朗乡独特的绿色风味小食品,该产品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和要烹饪调味料。

东朗乡不但有许多土特农产品,而且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境内有独特苗族梯田(即腰带田)和神秘的秀美的孔明山(相传“三国”时期,为统一南疆,擒获苗王孟惑,诸葛亮屯兵扎营于此山,孔明山岭便由此而得名)。山内有古树参天,树木葱郁,溪流潺潺,鸟声阵阵,有将军岩、练兵场、孔明孟惑斗牛塘、喷泉等多处古迹及景点,加上传统的民间斗牛和踩歌堂(芦苼舞)等浓郁的民俗民风,极富旅游开发价值。

加鸠乡是省二类扶贫乡镇,位于从江西部的月亮山腹地。距县城114公里,乡驻地海拔830米,其余村寨均座落在海拔600米至940米的岭脊上。加鸠乡地处高山地区,气候差异大年均气温15.5℃,11月份平均气温5.2℃(最低气温5℃),七月份平均气温24.3℃(最高气温36℃),无霜期210天,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

全乡国土面积108.06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委和1个居委会,91个村民小组,45个自然寨,2718户10429人,以苗族为主,占全乡总人口的98%,乡内耕地面积7240亩,人均耕地0.7亩,粮食常年产量3700斤左右,人均产量360公斤,人均纯收入92元,乡内特产有香猪、小个子黄牛、韭菜、九月笋等。

".。

在从江县东部。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1.33万,其中侗、苗等民族占99.2%。辖15村委会。1932年置高增、小黄、岜扒、弄尚等乡,属永从县。1941年划入从江,置高增乡。1953年析设高增、小黄、和平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丙梅公社。1961年析建高增、小黄、和平等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高增乡。境内多林木。产香糯米。有小学17所。乡人民政府驻地高增,在丙妹东北6公里,大现山西北麓,高增河北岸。人口 1 700,均为侗族。海拔250米。“高增”系侗语译音,意为最顶端的寨子。聚落依山临溪展布,3座鼓楼耸立寨中。有公路接黎从公路。
在从江县北部。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 9 500,其中侗、苗等民族占84.2%。辖14村委会。1953年前属高增乡和大融乡。后析设银潭、谷洞、高坪、和平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丙梅公社。1961年析置谷洞、和平2公社。1981年改谷洞为谷坪。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谷坪乡。境内多林木。产香菇、木耳。有小学14所。乡人民政府驻地谷坪,在丙妹北17公里,岑桃山东北麓,谷洞河边。人口550,有侗、汉等民族。海拔230米。原名谷洞,后以谷洞、高坪2地各取一字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