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埔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大埔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洛崖原名陆崖,传明末陆氏在山崖下始居建村,故名。清初陆氏逐渐迁居河对岸,严氏到此落户,改名落崖。后人简笔,误写成洛崖。[详细]
清朝时期,原有韦、何两姓三户人在此居住。驻地村原名叫“六有”,后来,两广内乱,邓、杨两姓六个人逃难至此,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认为这地方很好,决定在此落户。杨、邓两姓很快发展起来。人们议论全靠六位在此休息,定下这个好地方,大家决定把“六有”改为“六休”。[详细]
里明原名底明,传元至元十八年(1281)由湖南张氏迁建,因处上明村底下,故名。1949年后,因该村距上明村仅有一里,谐音改为里明。[详细]
驻地中回屯群山围绕,取名“中围”,后用“回”取代“围”,故名。[详细]
驻地原名下邓,传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邓家在下邓、大埔、靖西建立祠堂,以下邓祠堂最大,被誉为正殿,故名。[详细]
1938年,大埔镇官员认为此地乱民多,为表明其要平定镇西乱民的态度,故以“靖西”名之。[详细]
该村辖区的长龙屯内有一形如台子的岭,取名“龙台”。[详细]
木桐屯,因该村建村时此地木桐树较多,故名。[详细]
洛古原名锣鼓,传清嘉庆三年(1798)在小河边建居,河水撞击石头,发声似锣鼓响,故名锣鼓,后演变成“洛古”。[详细]
南村屯建于小河南边,故名。[详细]
洛崖原名陆崖,传明末陆氏在山崖下始居建村,取名“陆崖”,后演变为“洛崖”。[详细]
该地一带沿融江河岸有三村寨,中寨屯居中,故名。[详细]
驻地原名李村,传明崇祯三年(1630)由李氏从湖南迁建,故名。后因非李姓人在距此500米处建新村,便将“李”改为“里”,随即,李村被称为“上里”,新建村被称为“下里”。[详细]
同境屯,村背半山有泉,日晒如镜闪光,喻为“铜镜”,取名“铜镜”,因书写有误,后写为“同境”。[详细]
勤俭,壮语Gwnzgemh,“勤gwnz”即上边,“俭gemh”即山坳。勤俭屯因建村于山坳上,故名。[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