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都匀市毛尖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都匀市毛尖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江洲村位于江洲镇政府所在地,2004年行政村改革后,由原来的江洲村、凌江村、介牌村合并成现在的江洲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769户,总人口3160人,其中农业人口3005人,居委会1个,总220户,386人,以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96%。耕地面积2510.7亩(其中田1989亩),人均占有耕地0.84亩,人均平均吃粮326公斤,江洲村缺乏企业支柱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劳动输出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人均纯收入近2796元,居全镇上游。

江洲村借助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辖区内有寄宿制中学和完小各1所;有中心幼儿园1所;有镇卫生院1所,教育和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市场广场功能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规模已日益凹现,全村98%组已通路、通电、通水,基本实现组组通,通信网络覆盖率为100%。区位优势给江洲村经济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江洲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江洲村位于江洲镇所在地,是江洲镇主要产粮区,有坝子田806.27亩,大季主要以产水稻为主,小季以种黑油菜经济作物和蔬菜为主,是江洲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大力发展农业优尤其重要,但是,目前灌溉江洲村539.28亩坝子田的沟渠严重遭到两方面破坏,使粮食严重减产,损失严重。一方面是江洲村大石沟灌溉面积438.18亩,因受富溪村矿区煤水污染和运输煤车压坏沟渠,无水灌溉因而多次引发矿群矛盾纠纷;另一个方面,江洲村位于江洲镇所在地,境内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开石打砂量大,毁坏沟渠严重,例如,狮子桥大沟灌溉面675亩(包括江边凌湾村)沟渠毁坏加上年久失修,供水满足不了需要,因而常引发水势纠纷。因此,给江洲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和谐因素。因此迫切需要规划治理设施水利,从大石沟和狮子桥两条农业命脉着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规划如下:

一是狮子桥主要对沟渠拓宽加固补修。

二是大石头沟煤矿污染治理难度相当大,群众通过测量,建议在江洲村水头寨组修沟引水,代替部分大石头沟解决灌溉问题。

以上规划项目如得以实施,将极大解决江洲村水利设施落后导致引水困难而引发矿群矛盾纠纷化解矛盾,构造和谐江洲具有重大意义。

凌湾村位于江洲镇政府所在地,辖6个村民小组,共431户,总人口1701人,以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96%。耕地面积1231.9亩(其中田1177亩),人均占有耕地0.72亩,人均粮食876公斤,凌湾村缺乏企业支柱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劳动输出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人均纯收入近3510元,居全镇首位。现有茶园面积759.04亩。

江边村地处江洲镇东北面,以癞-为界,与小围寨办事处团山村相邻,南邻凌湾村,西与江洲村、摆忙乡的坪阳接壤,北与甘塘镇绿荫湖村、小围寨三道河村相连。耕地面积1178亩,有大寨庙脚坝子、大寨、平寨坝子、摆忙冲坝子是水稻主产区。辖区有岩上坪塘、瑶仁山段河流,摆忙至大寨段河流两条河流贯穿全村境内。全村属高山地貌,有杨梅坪和岩上千亩草原,草原风光绚丽多彩。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坡至岩上脚河谷、博望山落水函、坪塘水电站小库、坪塘壁画山、坪塘瀑布、坪塘竹海、瑶仁山河谷、庭家寨小瀑布、-河大峡谷、大寨共青山石塔、大寨土著人大小营盘等。

全村辖有九个村民小组,一组(偏坡寨)、二组(大寨)、三组(摆忙冲)、四组(半坡)、五组(杨梅坪)、六组(丫口寨、栗木寨)、七组(石板寨、坪塘)、八组(瑶仁山、庭家寨)、九组(岩上)。全村共有1864人,478户,有汉族、苗族、水族、布依族等,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98%。

全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外出务工。

富溪村距离江洲镇政府所在地十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共688户,总人口2974人,以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96%。耕地面积1954亩(其中田1845亩),人均占有耕地0.66亩,人均粮食1127公斤,富溪村缺乏企业支柱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劳动输出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人均纯收入近2126元,居全镇首位。现有茶园面积708亩。

摆桑村位于江洲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2004年行政村改革后,由原来的摆喜村、摆桑村合并成现在的摆桑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502户,总人口2117人,以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数96%。耕地面积1728.02亩(其中田1650.02亩),人均占有耕地0.82亩,人均粮食1024公斤,摆桑村缺乏企业支柱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劳动输出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人均纯收入近2010元,居全镇收入下游。摆桑村预计明年新增1000亩茶叶种植面积,且现有茶园面积400亩,需要建设茶叶加工厂一个,面积500平方米。
摆忙村地处摆忙乡街上,行政区划面积34平方公里。村委会位于922县道(都惠公路)33公里处,距乡政府0.5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寨,居住有布依族,汉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布依族为主。2010年底总人口为3238人。摆忙村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零下9℃,无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境内多大山、峡谷,平均海拔1360米。气候属中亚热湿润气候,特征是温凉、湿润,多秋风,四季分明,湿度较大,日照偏少。主要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野生天麻、海花草等。
坪阳村地处摆忙乡东部,行政区划面积35平方公里。村委会位于922县道(都惠公路)25公里处,距乡政府8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寨,居住有汉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汉为主。2007年底总人口为1593人。村设支部1个,支部下设党小组9个,党员73人。

坪阳村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9℃,无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境内多大山、峡谷,平均海拔1460米。气候属中亚热湿润气候,特征是温凉、湿润,多秋风,四季分明,湿度较大,日照偏少。主要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野生天麻、海花草等,境内主要有硫铁、重晶石等矿产资源。

双堡村地处摆忙乡东部,行政区划面积25平方公里。村委会位于922县道(都惠公路)25公里处,距乡政府2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寨,居住有汉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汉为主。2010年底总人口为1593人。村设总支部1个,支部下设党小组5个,党员58人。

双堡村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9℃,无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境内多大山,平均海拔1360米。气候属中亚热湿润气候,特征是温凉、湿润,多秋风,四季分明,湿度较大,日照偏少。主要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

双新村行政区划面积27平方公里。村委会位于双新村翁刚组,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寨,居住有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布依族为主。双新村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9℃,无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平均海拔1450米。气候属中亚热湿润气候,特征是温凉、湿润,多秋风,四季分明,湿度较大,日照偏少。境内多大山。煤炭矿藏储藏量大,质量优良。主要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野生天麻、海花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