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汾城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汾城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为东关,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东关村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东关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清朝时期为街南关,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南关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南关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东坡堡,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东坡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东坡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清顺治年间为北中黄,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北中黄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北中黄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西中黄,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西中黄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西中黄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清康熙时期为程公,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程公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程公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李果,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李果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李果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南中黄,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南中黄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南中黄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尉村,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尉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尉村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三公,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三公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三公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太常庄,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太常庄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太常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南膏腴,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年),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南膏腴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南膏腴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

2019年大有并入南膏腴,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清康熙时期为孝村,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孝村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孝村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北良陌,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良陌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良陌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

明、清时期为高家庄,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3年(1914),国民政府改太平县为汾城县,属汾城县管辖。

1954年9月,两县合并,归襄汾县管辖。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

隶属五星公社。

1959年1月,襄汾县撤销,属侯马市管辖。

1961年7月恢复襄汾县建制,隶属襄汾县管辖。

几经变更,到1979年底为高家庄大队,归汾城公社管辖。

1984年2月改行乡镇制,改称为高家庄村民委员会,隶属汾城镇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