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福建省第四批高级版绿盈乡村[6]

福建省第四批高级版绿盈乡村[6]

  福建省公布第四批高级版“绿盈乡村”、“绿盈乡镇”名单,共有26个乡镇和419个乡村入选。各设区市均有多个乡村上榜,包括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等。此次评选旨在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振兴,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因村舍双向似巷道,早期村民多做豆腐,故名。民国时期属海澄镇山后乡豆巷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海澄县第一区豆巷乡,1955年合作社时期建立6个初级社,1957年合并为九二一高级社,1958年撤区设乡,属珠浦乡管辖,9月撤乡成立黎明公社。1959年2月改为莲花公社豆巷大队。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莲花公社豆巷大队,1984年改称龙海县海澄镇豆巷村,1993年改称为龙海市海澄镇豆巷村委会并沿用至今。豆巷村……。
  因历史上在村庄西部建有大批砖瓦窑,古称“窑西”,又因“洋西”与“窑西”谐音,故名。1947年属龙溪县文山乡洋西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龙溪县第二区山北乡,1959年属龙溪县榜山公社洋西大队,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榜山公社洋西大队,1984年改称龙海县榜山乡洋西村,1992年榜山乡改镇,1993年改称为龙海市榜山镇洋西村委会并沿用至今。洋西村……。
  因曾氏迁此养鸭母,日生双蛋,认为是厚土之境,故名。1947年属海澄县峩山乡厚境保,1950年属海澄县第五区厚境乡,1959年属海澄县浮宫公社厚境大队,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浮宫公社厚境大队,1961年改属东园公社,1984年改称龙海县东园乡厚境村委会。1992年东园乡改镇,1993年改称龙海市东园镇厚镜村委会并沿用至今。厚境村……。
  因岛上淡水奇缺,有“无水之屿”之称,因名“无屿”,雅称“浯屿”。1947年属海澄县港尾镇太武乡,1952年属海澄县第六区浯屿乡。1955年属浯屿乡,8月属港尾区浯屿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管辖。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港尾公社浯屿大队,1984年改称港尾乡浯屿村,1988年改称港尾镇浯屿村,1993年改称龙海市港尾镇浯屿村委会并沿用至今。浯屿村……。
  夫坊村位于陈巷镇镇区所在地,距县城8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1062户,总人口3919人,党员128人,支委5人,村委3人。曾被授予省创建“平安家庭”先进示范村、市“文明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市“敬老模范村”、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县“十佳优美村庄 ”先进单位、县“十佳治保会”、县“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
  青阳村位于枋洋镇与同安镇区莲花镇白交祠村、西坑村、安溪大坪乡双美村银蓝村民小组交接地带,是革命老区。全村总共204户,810人,7个村民小组分散坐落于海拔923米的观音山脚下。山地面积1.37万亩,耕地面积750亩,茶叶面积原来集体500亩,现在已经增加到近1000亩。这里,在明朝时曾出了大清官卢经,祖祠宗庙别称“忠谏府”;这里“冬至大如年”,不一样的风俗让人称奇。从种植茶叶到种植蜜柚,村庄脱贫致……。
  后垄村位于旧镇镇北部海云山东麓,南邻浯江村、山兜村,西靠海云山,东隔浯江村与东厝村交界,北隔南圃山与赤土乡水头村交界。漳诏高速公路跨过浯江自北向南从石牛尾社与后垄社之间通过本村。政区沿革与姓氏源流 后垄民国29年属海乌乡(民国33年与四股乡合并为浯江乡)龙山保(其中石牛尾属三凤保)。新中国初期属第八区龙山村,后并为龙苑乡。1958年9月成立属于浯江公社的南进大队,1960年5月浯江公社合并于旧……。
  轧内村位于镇境南部,因村庄处在从开阔地转入小山山谷下的方地而得名(“轧”字是方言音形象字)。村境东隔太高山(海拔33米)濒临海滨沙滩,西与后许村(林场)毗邻,南是松仔岭余脉延伸地带,隔岩山、莲花山与赤湖半石村交界,北与后许村接壤。村境与后许村交界处有一淡水湖。自古以水清如镜称为鉴湖,俗称大坑。原轧内与后许统称大坑。村境位于东经117°53.5’至117°55’之间,北纬24°8.5’至24°10.……。
  因清时称下布,解放后改成下楼,故名。下楼在清代为在场下布保,1940年为东英乡下楼保,1944年东英乡并属绥安镇。1958年改为城关公社下楼大队,1962年3月划为大南坂农场下楼村,1999年改制建下楼行政村,2019年7月12日村改为社区,自命名起沿用至今。下楼村……。
  前村背依丘陵,面向海域,全村有耕地1340亩,其中水田380亩,农地960亩,并有山坡地和滩涂,村民半农半渔,萧厝、安角二社几乎是全渔业村。稻米不够自给,大部分购用商品粮。种植龙眼、桃、李等果树500亩。淡水养鱼50亩,海水养殖30亩。有从事浅海捕捞的渔船140艘,从业劳力420人。有定置渔网。有渔产品加工场12处。处出做工者36人,劳务输出20人。有从事运输的三轮车200辆,年人均纯收入3200……。
  官陂村位于盘陀镇中部,为镇政府所在地,北邻盘陀村,西邻割埔村,南邻通坑村,东邻上洞村。源自梁山的盘陀溪(古名绥安溪)向东流经本村和上洞村,至蒲野村汇入鹿溪。本村雀埔自然村有温泉,旧县志记载:“温源溪,在县西南八都境,两泉并出,一徽暖,一极热,合流南入县前溪”。县前溪即今官陂溪,因自东晋义熙九年至五代在溪畔设绥安县治所,故古名县前溪,是绥安溪(今盘陀溪)上游。政区沿革清代属八都汤坑保所辖。民国2 3……。
  岱嵩村位于镇境东部,是佛昙镇港湾海域中一个小岛,漳浦方言为大桑,依同音字,雅称为岱嵩。东与整美村、西与小嵩、后社村、南与后社村、北与前亭镇庄厝村、西北与东坂村、花林村隔海相望。村境经纬度为东经117°57’、北纬24°10’。占地面积0.36平方千米。一、政区沿革及姓氏分布岱嵩清代属于十七都石门上保。民国初属于外东区(第三区、即佛昙区),民国29年属于佛昙镇岱嵩保。解放初与苏厝合为岱苏乡,1952……。
  东升村有耕地1385亩,其中水田1187亩,农地198亩,并有大片山地。水源丰富。1974年建成东升水库,库容106万立方米,利用干渠落差34米,建水电站一座,装机一台,容量75千瓦。本村并改旧溪道3公里,平整200多亩易受旱涝灾害的水田,使旱涝保收。该村水果本来丰盛,改革开放后又大力发展荔枝、龙眼、柑桔等果树,面积1.1万亩,年产值150万元。国道324线南北向从村边经过,三古至官浔县道东西向村……。
  因村庄原名前蔡,据说元朝时蔡姓祖先在这里建前蔡、后蔡2村,后蔡村曾有一女子当过皇后。至清初后蔡村被风沙湮没,为纪念这位皇后,把前蔡改为后蔡。后蔡明清时代隶属漳浦县二十三都后诞保。民国初年属外东区。1934年设江口保,1940年属前江乡,1944年隶属于前坪乡。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江口乡所辖,1958年9月属佛坛公社桥港管理区后蔡大队,1961年属前亭公社后蔡大队,1984年9月属前亭乡后蔡村,1992……。
  湖西畲族乡顶坛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原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国家级保护单位——蓝廷珍府第就坐落于此,湖西畲族乡境内拥有“五里三城”、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蓝姓发祥地--种玉堂、土塔佛祖庙、山平三官大帝庙、石椅西来庵、玳瑁悟道岩、“平台名将”蓝理将军府第等旅游景(区)点。此次的入选进一步扩大了“五里三城”畲乡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起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