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拱墅区各街道历史沿革

拱墅区各街道历史沿革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54年8月,属拱墅区;1960年5月改名为拱墅人民公社湖墅分社;1963年恢复原名米市巷街道办事处;1968年9月改名为米市巷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复名米市巷街道办事处至今。

1954年8月,置茶亭庙街道,属拱墅区;1960年改称拱墅人民公社大关分社,1963年复称茶亭庙街道;1964年改名为湖墅街道,仍属拱墅区;1968年改为湖墅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湖墅街道至今。

小河街道成立于1954年8月,其前身湖墅街道办事处,属拱墅区。

1960年为拱墅公社小河分社;1963年改为大关街道办事处;1964年改称为小河街道办事处,属拱墅区;1968年8月更名为小河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小河街道办事处至今。

1983年9月,成立和睦街道办事处,属拱墅区,至今未变。

街道成立于1954年8月,属拱墅区;1960年3月改名拱墅区人民公社拱宸桥分社;1963年恢复原称;1967年改为拱宸桥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复名拱宸桥街道办事处至今。

境内原为农田,1985年开始新建德胜新村、大关苑、东新关等居民住宅区,1996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由前上塘镇的大关苑管委会和米市巷街道的德胜新村管委会撤并而成大关街道办事处,属拱墅区,名称沿用至今。

秦至唐属钱塘县,宋至清属仁和县,民国初年属杭县芳林乡;1927年后属杭州市湖墅区、第八区;1949年5月属拱墅区;1952年建立上塘区;1956年撤区,潮王乡与草庵乡合并称东新乡,皋亭乡并入瓜山乡;1958年属笕桥区管辖;1960年初,四维公社的瓜山管理区和笕桥公社潮王生产队划入拱墅公社;1961年7月撤销拱墅公社,分设上塘、祥符两公社,属拱墅区管辖;1969年划归杭州市郊区管辖;1977年郊区撤销,划归西湖区管辖;1983年划归半山区管辖,1984年8月改上塘公社为乡政府;1990年2月属拱墅区管辖;1994年撤乡建镇;2006年5月,撤镇设街道,名称沿用至今。

解放初期称祥符乡;1956年花园乡、南肇和乡、勾庄乡合并成立祥符乡,属杭县;1958年初划归杭州市,同年11月改成三墩公社祥符管理区;1960年与瓜山、潮王管理区合并成立拱墅区人民公社;1961年撤销拱墅人民公社,建立祥符人民公社,属拱墅区;1969年1月划归杭州市郊区;1978年郊区撤销,改属西湖区;1984年5月改称为祥符乡;1986年7月改名为祥符镇;1996年划归拱墅区;2009年7月撤镇设街道,改为祥符街道至今。

辖区自宋至清属仁和县。

民国属杭县四维乡、义桥乡。

1949年5月杭州解放,解放初期建有半山、独城、康桥、义桥四个乡,属杭县四维区;1956年合并为康桥乡;1958年杭县撤销,属杭州市塘栖区管辖,同年下半年为康桥管理区属四维公社管辖;1959年属杭州市半山联社管辖;1960年划归杭州市钱塘联社四维公社;1961年从四维公社划出成立康桥人民公社,划归杭州市拱墅区管辖;1969年划入杭州市郊区;1977年郊区撤销,属西湖区管辖;1983年12月划归半山区管辖;1984年7月改康桥人民公社为康桥乡;1985年7月改为康桥镇;1990年1月半山、拱墅两区合并称拱墅区,属拱墅区;2010年12月撤镇设康桥街道至今。

辖区自宋至清,属仁和县太平乡。

1912年先后属杭县的皋城、留文、南贤、四维乡。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建半山、南山、独城乡,属杭县;1956年属杭县康桥乡和崇贤乡;1958年杭县撤销,属杭州市塘栖区,同年11月属杭州市半山联社四维公社康桥管理区;1960年属钱塘联社;1961年7月属拱墅区康桥公社;1980年5月新建杭州市半山区,属半山区管辖;1984年4月建立半山镇;1990年1月半山、拱墅两区合并称拱墅区,属拱墅区管辖�2010年10月撤镇设街道,更名为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办事处至今。

后梁龙德二年(922),吴越割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长寿、安吉二乡置钱江县,县治设武林门内梅家桥南,境域为钱江县县治所在地。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境域自此隶属于仁和县。

南宋绍兴三年(1133)迁仁和县治于招贤坊(今百井坊巷),境域成南宋临安城的核心地区之一。

辛亥革命后隶属于杭县;1927年5月划杭县所属之城区、西湖、会堡、皋塘、江干六区置杭州市,境域属杭州市城区。

1945年抗战胜利,市辖区划为8个,境域属第三区。

1949年6月建下城区,境域属下城区。

1954年8月设街道,名打枝巷街道,以境内古打枝巷得名。

1957年12月体育场路街道并入,名仍。

1960年4月改称下城人民公社天水分社,以境内古天水桥得名。

1962年更称天水街道;1968年称天水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9月复称天水街道。

2021年3月,杭州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撤销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属拱墅区。

后梁龙德二年(922),吴越割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长寿、安吉二乡置钱江县,县治设武林门内梅家桥南,境域为钱江县。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境域自此隶属于仁和县。

南宋绍兴三年(1133)迁仁和县治于招贤坊(今百井坊巷),境域成南宋临安城的核心地区之一。

辛亥革命后隶属于杭县,称城区;1927年5月划杭县所属之城区、西湖、会堡、皋塘、江干六区置杭州市,境域属杭州市城区。

1945抗战胜利,市辖区划为8个,境域属第三区。

1949年6月建下城区,境域属下城区。

1954年8月设街道,称武林街道。

1957年12月,竹竿巷街道并入孩儿巷街道;越二年并入武林街道。

1960年4月改称下城人民公社武林分社;1962年5月复称武林街道;1968年改称武林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9月恢复原名;2021年3月,杭州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撤销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属拱墅区。

后梁龙德二年(922),吴越割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长寿、安吉二乡置钱江县,县治设武林门内梅家桥南,境域为钱江县。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境域自此隶属于仁和县。

南宋绍兴三年(1133)迁仁和县治于招贤坊(今百井坊巷),境域成南宋临安城的核心地区之一。

辛亥革命后隶属于杭县,称城区;1927年5月划杭县所属之城区、西湖、会堡、皋塘、江干六区置杭州市,境域属杭州市城区。

1945抗战胜利,市辖区划为8个,境域属第三区。

1949年6月建下城区,境域属下城区。

1954年8月设街道,称忠清巷街道,以境内古忠清巷得名。

1957年12月海狮沟街道并入,名仍。

1960年4月改称下城区人民公社长庆分社。

1962年5月更称长庆街道,办事处驻长庆街,故名。

1968年称长庆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9月复称长庆街道至今。

1990年迁长宁街1号,1997年迁至长庆街51号(青春坊31幢)。

2021年3月,因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属拱墅区。

境域吴越时隶属于钱江县,北宋改钱江县为仁和县,自此隶属于仁和县。

辛亥革命后隶属于杭县,称城区。

民国十六年(1927)5月划杭县所属之城区、西湖、会堡、皋塘、江干六区置杭州市,境域属杭州市城区。

1945年抗战胜利,市辖区划为8个,境域属第三区。

1949年6月建下城区,境域属下城区。

1954年8月设潮鸣街道。

1960年4月,东街路街道并入,改称下城人民公社潮鸣分社。

1962年5月,复称潮鸣街道;1968年更名潮鸣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名潮鸣街道;2004年撤石桥镇、艮山街道,艮山街道京杭运河以南地块划入,名仍;2021年3月,杭州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撤销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属拱墅区。

境域吴越至清,隶属于仁和县。

民国时属杭州市第8区。

1949年5月属拱墅区,称潮王乡。

1952年建上塘区,隶属于上塘区。

1956年撤上塘区,建东新乡,属东新乡。

1958年隶属于笕桥区,同年12月为笕桥公社东新管理区。

1960年2月划归江干区;东新管理区之潮王生产队划归拱墅公社。

翌年7月撤销拱墅公社,分设上塘、祥符2公社,境域属上塘公社。

1969年春隶属于郊区。

1972年恢复西湖区建制时隶属西湖区。

1982年12月4日,杭政(82)第269号文件转发省人民政府浙政(82)第107号批复“同意将西湖区上塘公社的河西、朝阳、黎明三个生产队划归下城区管理。”1983年1月,建朝晖街道,属下城区。

2021年3月,杭州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撤销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属拱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