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光德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光德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自2002年成立后,沿用至今。

[详细]

明隶平原社樟溪村;清隶源高甲樟溪村;民国隶高陂区光德乡;建国初隶第二区(高陂)光德乡;1952年为高陂区上漳乡;1957年为光德乡上漳小乡;1958年10月为高陂公社上漳大队;1961年1月隶光德公社;1983年12月为光德区上漳乡;1986年12月为光德镇上漳村;1988年改称管理区;1998年称光德镇上漳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宋末年间,属海阳县高陂乡;明隶平原社樟溪村;清隶源高甲樟溪村;民国属光德乡;建国初隶第二区(高陂)光德乡;1952年为高陂区下漳乡;1957年为光德乡下漳小乡;1958年10月为高陂公社下漳大队;1961年1月隶光德公社;1983年12月为光德区下漳乡;1986年12月为光德镇下漳村;1988年改称下漳管理区;1998年为光德镇下漳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清同治年间(1746年左右),迁入建村,取名为九子畲,后农业合作社成立改称九社;建国初隶第二区(高陂);1952年为高陂区九子畲乡;1957年为光德乡九子畲小乡;1958年10月为高陂公社九社大队;1961年1月隶光德公社;1983年12月为光德区九社乡;1986年为光德乡九社村;1988年改称管理区;1998年改称光德镇九社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民国时期,大埔县高陂区光德乡雷公坪;建国初隶第二区(高陂)光德乡;1952-1956年称大埔县高陂区雷峰乡;1957-1958年称大埔县光德乡雷峰小乡;1958年10月为高陂人民公社雷峰大队;1961-1982年,大埔县光德人民公社雷峰大队;1983-1985年,属大埔县光德区雷峰乡;1986-1988年,属称大埔县光德镇人民政府雷峰村民委员会;1989-1998年,大埔县光德镇人民政府雷峰管理区;1998年,属称大埔县光德镇人民政府雷峰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明属平原社樟溪村;清属源高甲樟溪村;民国隶高陂区光德乡;建国初隶第二区(高陂)光德乡;1952-1956年间属高陂区砂坪乡;1958年10月改称高陂公社砂坪大队;1961年1月隶光德公社;1983年12月为光德区砂坪乡;1986年12月为光德镇砂坪村;1988年改称管理区;1998年改称砂坪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明属平原社樟溪村;清属源高甲樟溪村;民国隶高陂区光德乡;建国初隶第二区(高陂)光德乡;1952年隶高陂区砂坪乡;1957年属光德乡砂坪小乡;1958年10月隶高陂公社砂坪大队;1961年1月为光德公社上(石示)大队;1983年12月为光德区上(石示)乡;1987年为光德镇上(石示)村;1988年改称上(石示)管理区;1998年改称上(石示)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2021年5月上石示村改为上寨村。

[详细]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曾改为“澄溪”,因头尾都叫溪,例如漳溪、尧溪、陶溪、合溪、其在中间叫澄溪,但群众习惯叫澄坑,以后一直沿用叫“澄坑”;民国隶高陂区高澄乡;解放初,隶第二区(高陂)高澄乡;1952年隶属高陂区澄坑乡;1957年隶平原乡澄坑小乡;1958年冬隶高陂公社澄坑大队;1961年4月高陂分为4个公社,澄坑大队划入光德公社;1983年为光德区澄坑乡;1986年为光德镇澄坑村;1988年改称管理区;1998年设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清同治年间(1865),李姓村民由高陂村迁入建村,以后几年陈姓、郑姓、廖姓、郭姓先后迁入居住;民国隶高陂区富澄乡;建国初隶第二区(高陂)富澄乡;1952年隶高陂区澄坑乡;1957年隶平原乡澄坑小乡;1957-1958年间,归平原管辖;1958年10月为高陂公社上澄大队;1961年1月隶光德公社;1983年12月为光德区上澄乡;1986年12月为光德镇上澄村;1988年改称管理区;1998年撤区改村称上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明为平原社乌岭村;清为源高甲乌岭村;民国隶高陂区富澄乡;建国初隶第二区(高陂)富澄乡;1952年为高陂区富岭乡;1957年为光德乡富岭小乡;1958年10月为高陂公社富岭大队;1961年1月隶光德公社;1983年12月为光德区富岭乡;1986年12月为光德镇富岭村;1988年改称管理区;1998年设立富岭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58年前属富岭乡;1960年属大埔林场;1964年称光德公社上坪大队;1983年12月为光德区上坪乡;1986年12月为光德乡上坪村;1988年改称管理区;1998年称上坪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