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涵江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涵江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位于涵江城区东部,故名。 [详细]
  因位于涵江城区西部,故名。 [详细]
  境内有旅游胜地白塘湖,故名。 [详细]
  境内有一座千年古刹国欢寺,故名。 [详细]
  梧塘镇在宋代太平坡水利工程未建成之前,吴姓聚居于今镇驻地及其周围地方凿塘垦田,建立村庄,取名“吴塘”,清朝时期他姓迁来逐渐增多,吴氏宗族已不是“大姓”,人们为求在科举考试中独立鳌头,遂取近音字,改名为“鳌塘”,包括东牌、福兴社、枫岭、林外、下刘、吴庄等村,称“鳌塘七境”。至清末时期,人们以鳌字难写,又取吴字的谐音,改名为“梧塘”。历来,区、公社、乡、镇皆以梧塘为名。 [详细]
  镇政府驻江口社区,故名。江口意为境内两大溪流北萩芦溪和蒜溪横贯交汇,注入兴化湾。 [详细]
  境内有莆田三大溪流之一的萩芦溪,故名。 [详细]
  因该镇镇政府所在地,原为小集市,地名“白沙铺”。宋朝时期于此设立白沙务(税务机关),沿袭至今为镇名。 [详细]
  相传广业里的山地权属城里(莆田)黄族,田地权属城里林族,他们拥有数百年来的田地权,每年向佃农收取田租,林族在此建有田庄,坐地收租,故名庄边。 [详细]
  新县旧称湘溪,据明周华《兴化县志》载:元皇庆元年(1312)兴化“邑令以县境形势负山,地窄人稀,时广业湘溪居民辏集,地势坦夷,乃徙县于其地。”游洋因作为兴化县的旧县城,故称兴化旧县,而湘溪作为兴化县的新县城,故称兴化新县。明正统十三年(1448)裁兴化县后湘溪改隶莆田县,群众仍习惯称湘溪为新县,而得名。 [详细]
  大洋乡人民政府驻地有一块小盆地,面积约4.0平方千米,在莆田山区是最大的平川,名“大洋”,自古成村集。明万历十九年(1591)设大洋寨巡检司,因而大洋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1984年析莆田县涵江镇、涵江公社设区,唐贞观元年(627)境内围海造田,筑涵(水闸)排涝,其地称涵头,宋代刘氏初开水心河,始有涵江。 [详细]
  “三江口”意为三条海道交叉的地方。这三条海道,即:一条是向外通至兴化湾的海道;一条向内通至宁海桥的海道,也是木兰溪入海处;另一条是向内通至新港小闸的海道,也是延寿溪溪水入海处。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