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河集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河集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明初,中山靖王徐达辅洪武有定鼎功,受封凤阳。永乐伐建文,徐达遭贬,诛杀宗族。达裔增寿避难由凤阳匿居睢州西南三十八里大楼徐。明万历时,徐尚高由大徐楼经商至蔡桥西落户,名村蔡桥西。清同治四年(1868)村淹,为避水患,由村南移至此,以氏名村称徐庄。
明弘治年间,兵部侍郎蔡天祜,字成之,致仕置田于此,命村名蔡庄户。清初东北运粮河今惠济河上建木桥一座。更名蔡桥。今无蔡氏,仍名。
陆氏原籍南京色山,始祖陆通明初随燕王征北,为十八家带刀指挥,守营屯田落户于此,故名。原村东有马庄,西有褚庄,并村,仍今名。
明万历年间,崔氏由睢州东南二十三里崔庄迁此,清代皇甫海龙因家贫由州城北二十五里皇凹出,辗转数村,于此落户。以二氏名村崔黄。“皇”“黄”同音,讹写今名。
宋代为交通要冲,七家设客店于此,称七家店。后秦氏店隆,名秦家店,简称今名。
明初,睢阳百户杨汝筠守营屯田于此,以氏名村称今名,今无杨氏,仍名。
荣氏原籍山东汶上县,派衍江苏,南宋建炎时荣太极由江苏从岳飞抗金经此落户,建村土岗上,名村荣岗。
明扬州府仪真县杨璟从太祖开国勋重,封芮国公。后裔杨越调睢阳卫世袭指挥使,遂以城东关为家。明末杨维清从东关迁此。为别于东南小杨庄称今名。
明初,朱南康由山西洪洞迁此,以人名村,称朱南康。明崇祯时,杨青山避乱由城北迁此,因朱衰杨盛称今名。
明初睢阳卫官郭崇文,字道夫,守营屯田于此,故名。清初郭氏迁杞县,继张、田、汤等姓迁来,仍名。
明洪武二年(1369),张德林由山西洪洞迁杞县白石硙。明天顺年间,张运由白石硙迁山东曹县张八楼。清康熙时,张厚由张八楼析居于此,以别香为生,故名。
明正德年间,朱登科任睢州同知,致士择此定居,以人名村称朱登科。清乾隆年间,芦忠兴、忠义、忠魁兄弟三人为避水患由内乡县徙此,芦盛朱衰更今名。
据《王氏族谱》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王氏兄弟二人避难由县城南汀里逃此,筑楼,弟居后院,称后王楼。
明初,睢阳卫官于此守营屯田,因地处城南八里,成村称今名。
据明时同氏居此建村并建庙一座,故名同庙。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