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何营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何营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明嘉庆年间,孟氏自山东邹县迁此居住,在此盖楼,称为孟楼。后因村东紧靠一大桥,改今名。
明代,孟氏自孟大桥分居迁此,因北有桥一座,且离县城五华里,故取名五里桥。
朱氏达公从山西洪洞县初迁山东宁阳县,而后迁此居住。西有毛庄,东有五里桥,村四周有四条路相互交叉,组成口字形,故名朱路口。
明成化初年(1465),云南布政使梅思祖之从子梅殷驸马充总兵官,于明永乐三年(1406)卒,葬于此。后杨氏自金陵迁此,租种梅殷林地,取名梅林。
明洪武七年(1375),田氏祖母领三子从山东濮州迁于今夏邑县西南七公里何家营,后迁何家营南三公里,建土楼一座,取名何土楼。
杨氏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由县城东南杨老家迁往杨庄。清同治年间,又由杨庄迁至此地,因当时打过12眼水井,故命名杨井。
清代,汤氏先祖自睢州迁此居住,故名汤庄。
明永乐年间,祝氏先祖祝祥从成武迁此,后富裕建楼,故名。
清代,罗氏迁此居住,因距县衙三里而得名。后孙、王、梁姓氏相继迁入,仍用原名。
因村委会位于胶刘而得名。相清代官府在村东侧开设刑场,刘氏常去刑场看尸,故称之为看尸刘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嫌村名不雅,加之本村有传统熬皮胶的手艺,故改今名。
清康熙年间,虞城县宋楼村学者宋汝宁携二子宋巨沾、宋所沾来此为何氏教书,定居于此。宋氏用一匹白马,一批黄绢买十八顷地,后人丁兴旺,渐成村庄,故名宋营。
《何氏家谱》考:何氏先祖元末迁此,先祖建忠是元末武进士,尽节于徐州芝麻里。其妻田氏(南宋田丞相之女)领三子迁此建村,故名何家营。后因人丁兴旺,改名何营。
明代,何氏自何营迁此居住,因比较富裕,在此盖大楼套小楼建筑,故名。
明洪武年间,何氏在此修盖瓦房,适逢官员丁三豹经过此村,于瓦房内休憩,为表纪念,更名为丁瓦房。
1922年前后,由于世道混乱,外强入侵,干戈四起,民不聊生,为保村民财产及人身安全,抵抗外来入侵,村民齐心协力在村周围筑起了约500米长的寨墙,从此改名为孙庄寨。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