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义熙年间,岑河已形成集镇,当时有一条河从长江荆江段北岸边起源,经岑河集镇流出贯穿全镇,成为岑河人民的命脉渠,它承担全体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但它却把岑河集镇当中分开,分成河东、河西,为了便于两岸人民来往,当时就建了三座大桥,人们主要来往于南桥。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描述故乡岑河南桥的两名名诗:“腊月江上暖,南桥新柳枝”,后来人们习惯地把南桥作为岑河集镇的代名词,沿用至今。 |
因村内一条连通郝穴等下游大河上的一个拦水垱,早年由村内姓陈和龙的两大家族合力筑成,以便天旱时拦水和村民进集镇方便,称为陈龙垱,故此得名。 |
现流经村内的化港河,把现沙口与对河的荆农村隔开,为方便两岸人的交流走动,有一个栏河垱,但为水道畅通要留一个便于商船从郝穴至沙市码头的通道口。由于口子宽,且当地土质偏沙,涨水时,河口越来越大。两岸群众极不方便要经常把河垱加固,又因土质偏沙,难度较大,人们厌恶的叫此地为沙口。 |
民国时期,此地有一个自然村名穆家垸,以穆氏家族居住为主,且人丁兴旺,在当地颇有名气。后取穆的谐音叫木垸。 |
“定向”指谐音“定湘”,宗教纪念地—定湘寺。 |
“白渎”指湖泊名,名称。 |
解放前四面湖泊绕境,南有穆家垸,西北是半园黎湖,东是青碧湖,因其位于黎湖的西半边沿,故称西黎湖,人们习惯称西湖。 |
解放前四面湖泊绕境,南有穆家垸,西北是半园黎湖,东是青碧湖,因其位于黎湖的东半边沿,故为东黎湖,人们习惯称东湖。 |
此地靠近沙市至汉口的水路要道,来往商船必经之地,并在此地歇息待行,而形成衣、食、住、行俱全的商业场地,加之村内张姓多,清朝有一名人张可前,曾官至清顺治年代的兵部待郎,为纪念他而得名张家场,简称为张场。 |
解放前在王家台的东南方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一颗野生的“桂花树”,每到开花时节在很远就能闻到阵阵清香,常常引来很多人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