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红花岗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红花岗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南宋朝时期,老城街道境域建城。

明、清朝时期,城区范围逐渐扩大,南至碧云路、东至湘江沿岸、北至遵义宾馆后门、西至大龙山、老鸦山脊,行政建制有十卡、七党、二十坊。

1949年11月,遵义解放,设文化区。

1950年11月,撤区建街,老城为第一、第二、第三街。

1953年8月,成立老城街道。

1958年12月,改老城公社。

1959年4月,高桥、海龙2乡并入老城公社,改称红旗公社。

1960年5月,复为老城公社。

1964年12月,老城街道属遵义市。

1966年9月,老城街道更名红旗路街道。

1981年7月,复名老城街道。

1984年5月,老城街道下辖的5居民委员会划出,成立洗马路街道,老城街道名称不变。

1997年8月,原遵义市撤市设区,老城街道属红花岗区。

解放前,万里路街道境域原属遵义县丰乐镇。

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改建为遵义市丰乐区万里路街道属丰乐区。

1950年11月,撤区建街,原丰乐区划分为第五、第六街公所。

1954年10月5日,撤销街公所建办事处,万里路街道属于中山南路办事处。

1958年12月,城区办事处合并建立公社,万里路街道属于丰乐公社。

1960年11月,丰乐公社改名为遵义市万里公社。

1961年8月,撤销万里公社,重建丰乐公社。

1965年10月,改名丰乐路办事处,万里路街道属丰乐路办事处。

1966年10月,改名遵义市万里路办事处。

1979年12月,更名遵义市万里路街道。

1984年7月,万里路街道分为万里路、南门关、舟水桥3办事处。

1997年8月8日,万里路街道属红花岗区。

民国时期,中华路街道境域属遵义县朝阳镇、丁字镇。

1949年后,为遵义县城关镇四、七、八街。

1954年,撤街合并为中北街道。

1958年,改中北公社。

1959年,并入市区北大公社、郊区长征公社,合建为城乡结合大公社。

1960年,更名为长征公社。

1961年,撤销归原建制,仍设中北公社。

1965年,改为中山北路街道。

1966年,更名遵义路街道。

1981年6月,更名中华路街道。

1997年8月,中华路街道属红花岗区。

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建立遵义市白农区。

1954年4月,白农区并入朝阳区。

1954年11月,改为北大路街道。

1958年1月,北大路、中北路2街道合并为北大路公社。

1960年10月,改为长征公社。

1961年8月,长征公社划分,重建中北公社。

1962年7月,中北公社改北大公社。

1964年12月,北大公社改北大路街道。

1973年1月,北大路街道改延安路街道。

1984年,延安路街道划分为北京路、上海路、延安路3街道。

2002年,延安路街道属红花岗区。

舟水桥街道,舟水桥街道境域原属万里路街道办事处。

1984年,划分为万里路、南门关、舟水桥3街道,同年7月,舟水桥街道成立。

1961年,遵义市、县分置后,遵义市将中山北路公社分为中北路、长征、北关3公社。

1962年9月,中山北路公社分为中山北路、北大路2公社。

1965年11月22日,中山北路公社改中山北路街道。

1966年9月,中山北路街道更名遵义路街道。

1984年,遵义路街道划分为中山路、遵义路2街道。

1997年8月,遵义市撤市设区,中山路街道划归红花岗区。

2015年12月8日,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红花岗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黔府函〔2015〕295号),同意撤销忠庄镇、南关镇、长征镇、新蒲镇建制,设置有关街道。

2015年12月8日,同意撤销南关镇设置南关街道。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至清代,分属遵义县忠庄里、西隅里。

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分属遵义县八里乡第七至十保和白锦镇(后称南白镇)第七保及城区的一部分。

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

1950年8月,废除保甲制,八里乡第七保改为建设村,第八保改为马坎村,第九保改为勤乐村,第十保改为永和村,南白镇第七保改为忠庄村。

1953年7月,马坎、建坪、永和3村分别改小乡。

1955年8月,南关、永和、马坎3个小乡合并为南关乡。

1956年3月,建坪小乡并入南关乡。

1956年8月,改建永和、建坪2乡,后建黎明高级社、建坪高级社。

1958年8月,建立幸福公社。

1959年2月,永和管理区。

1962年8月,万里公社析永和管理区置忠庄公社。

1966年1月,忠庄、建坪2公社从遵义县桃溪区划还遵义市,同时撤销建坪公社,原建坪公社所辖的华兴、黔光2大队划归忠庄公社。

1984年10月,忠庄公社改忠庄乡。

1993年7月,改忠庄镇。

1994年8月,遵义市将南关街道管辖的8居民委员会划归忠庄镇。

2016年6月8日,撤镇设办。

民国二年(1913年),巷口镇境域属遵义县第十三区野里乡,乡公所设在野里。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遵义县大桥区(区公所设在高坪)。

1951年后,属高桥乡高桥公社。

1978年,八卦、沙坪、六井、巷口、蹇家、中山、建坪7个大队(村)从高桥公社析出置巷口公社(公社驻地巷口场)。

1984年,改巷口乡。

1993年,巷口乡改镇,遵义县牛蹄乡当坝、云台2村划入。

明清朝时期至民国期间,海龙镇境域属遵义县北乡。

1949年12月,成立海龙乡。

1952年,龙塘、和平和董公寺划归董公寺乡。

1953年8月,文青和金川划出建金鼎乡,太平村建太平乡,新场村建新场乡。

1956年8月,海龙、新场2乡合并为海龙乡。

1957年4月,设东山高级社,5村改为5分社。

1958年,属遵义市红旗公社海龙管理区。

1961年,分出成立海龙公社。

1983年,海龙公社改乡。

1993年5月,乡改镇。

明清朝时期,深溪镇境域属遵义县南隅里。

民国先后属南一区、第六区,区公所皆在深溪水。

遵义市解放后,成立深溪乡。

1966年,深溪乡改公社。

1984年7月,公社撤销,分别设立深溪、永康、大窝3乡,属遵义县龙坪区。

1992年10月,3乡合并为深溪镇。

1998年,深溪镇划归红花岗区。

公元1992年撤区并镇建立金鼎山镇,1998年5月由遵义县划归红花岗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