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宏路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宏路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宏路社区居委会位于宏路街道(原宏路镇)的中心位置,辖区内的人口均为居民户口,故称为宏路社区居委会。
因社区辖区内建有江滨御景小区,且地处龙江边,取景与江字组合,故名。
因辖区内有崇文小学而得名。
因社区位于宏路街道,且福清又是著名侨乡,辖区内楼盘多为融侨集团所开发,故名。
村南边有一水渠,当地人习惯叫水浚边,谐音水圳,故名。
周店村古时名为周献,始祖则顺公于明朝永乐年间(1406年)由今石狮市蚶江镇东安村迁入,后改名为周店。
村委会以位于南峰村而得名,故名。
相传在明末清初金印村原名梅花村,村内有座桥叫梅花桥(桥上有石碑,文革时被破坏),还有一条用石头铺设的进京道路,宽2米(从渔溪通往福州,路上有石碑坊,文革时破坏)。据传在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地方官员上京路过梅花桥,把包裹丢了,梅花村的村民在梅花桥下捡到包裹,包裹内有官印,并把官印还给那位官员,官员进京后报请朝廷,朝廷为了颂扬梅花村的美德,就把梅花村更名为金印村。
大埔村位于宏路街道东南侧,是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南部开发重点村。大埔村在龙江下游。由于龙江迳流长年累月的冲积,形成一大片沙石埔(滩),故名。
文革期间(1970年)与大埔大队拆队,经上级有关部分批准,成立一个新的农村基层组织,意为新世代、新历史、新起点,故名。
明朝时期以前,这里叫板坪村,因村落在牛头山北坡一块平地上,故得名。后因村民多是董、颜二姓,改名为“董颜村”。不久颜姓衰微,迁徙别地,而方言“颜”与“坪”谐音,时间久了便移音为“董坪村”,时董姓正旺,千户万丁,村名一姓独得,何乐而不为,于是,“董坪”村名被确定。清初郑氏迁入,随即大发,而董姓衰微,迁居他处,全村剩下二、三户胡姓外,郑氏一统全村。1958年大跃进时村干部认为“董坪”已名不副实,村里根本无董姓人家,不如改成“东坪”更好,“东”乃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蒸蒸日上,这个村名不仅被村民们所接受,也得到政府认可,“东坪村”最后定名沿用至今。
地名其因为龙江、关溪两条河流贯穿全境,龙江、关溪、水清石结故有玉溪之称,又有阳光照耀龙江、关溪两条河流,时有彩虹出现故又叫溪霞,霞与下在福清方言谐音,后人们方便书写,为溪下,故有溪霞境。
原村置道路东西两侧,俗称“横路”,此路历来为全省南北交通枢纽,故名。
诗中榕门是通往石竹山必经之路。榕门则源于村中王氏宗祠,南边一对千年古榕树。形成左右对称的大门,故村名榕门,从石竹山眺望玉融城大道经石竹山门下,即榕门改为石门下,后简称为石门。
清朝初期,祖先因在漳州龙海市屿上村,人多地少,难以生存,又受海盗扰乱,故住脚南下以置移居宏路街道,因为我村村民95%上钟姓少数民族,2008年经福清市政府批准,成立福清市宏路街道少数民族村,并享受少数民族政策,为纪念祖先留下一片产业,取名新仓村,新仓村以自然村原始村民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