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巴湾系藏语译音:意为寺院一山湾,故名。 |
该地原属藏族牧区,卡力岗藏族家族之一,因一牧民饲养百只牛羊,故名。约清朝道光年间(1827年)从循化迁居。意为百只牛羊家。另云:吐谷浑家。 |
民国17年(1928年)从德恒隆乡支乎具村迁居,因居住在一小山梁上,且土质系红土。系藏语译音:意为红山梁,故名。 |
原属藏族放牧区,卡力岗藏族家族之一,因居住在阴山坡上,故名其合昂。约1852年5户马姓从加合乡迁居。其合昂系藏语译音:意为阴凉地。卡力岗藏族家族名。 |
约1756年从民和、甘肃临夏(河州)迁居。冠以一、二区分。三个相连的土堡,故名。 |
从沙连堡一村分支,冠以一、二区分。三个相连的土堡,故名。 |
清初从甘肃省甘南州科才昂地区迁居,仍用原址名“科才昂”。迁居后仍使用原址名。 |
明末属藏族牧区,因住在崖根下,故名。约1800年,从河州几户人家逃荒迁居。后冠以上、下以示区分。塔加系藏语译音:意为崖根。 |
明末属藏族牧区,因住在崖根下,故名。约1821年,从河州几户人家逃荒迁居。后冠以上、下以示区分。塔加系藏语译音:意为崖根。 |
清初时,藏族居牧,后因草山退化,陆续迁到海南、贵德等地区。约1825年几户回族人家从循化、甘肃河州逃荒定居。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乙什春系藏语译音:一活佛名。 |
清初时,藏族居牧,后因草山退化,陆续迁到海南、贵德等地区。约1820年几户回族人家从循化、甘肃河州逃荒定居。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乙什春系藏语译音:一活佛名。 |
约清朝嘉庆年间(1802年),从黄南州尖扎县隆务河古浪地区迁居。仍用原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