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凯里市洗马河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凯里市洗马河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04年12月撤原有的多个居委会,设立洗马河街道文化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3年10月撤原有的多个居委会,建立洗马河街道振华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3年更名为洗马河街道振华社区服务中心,并将华联厂、二龙新村片区划出设立洗马河街道罗汉山社区服务中心。

2015年社区改革,将原罗汉山社区重新划入振华社区,驻地凯里市华联路6号。

2004年设立得名,沿用至今。

1932年设阁、邻隶凯里镇。

1935年改乡镇为联保、保时,称第一保,隶凯里联保。

1942年改联保为乡镇时,仍称第一保,上隶凯里镇。

1949年11月解放,1950年11月革保为行政村,称第一村。

1956年村改设和平、五一、新一、新二、复兴等5个初级社(后合并为高级社)。

1958年隶民族联合人民公社(驻凯里)。

1958年11月实行一区一社时,称东门大队,隶属凯里管理区,始改粮农为菜农。

1963年恢复凯里镇而隶凯里镇,1966年改称东风大队。

1971年新置东方红公社而隶东方红公社,1981年复名为东门大队。

1983年改东方红公社为凯里公社,东门大队仍隶属。

1984年改凯里公社为凯里乡,东门大队更今名。

1985年5月撤凯里乡,东门村归洗马河街道办事处管辖。

1996年8月11日全体村民由农业户口转为居民户口,东门村委会更名为东门居委至今。

民国21年(1932年)置桐梓乡,下设闾、邻。

民国24年(1935年)改乡镇为联保、保时属第一保,保隶凯里联保。

民国31年(1942年)改联保为乡镇时,为第一保第一甲,保隶凯里镇。

1949年11月解放,1950年革保为行政村,属第一村。

1956年设立二龙,桐油坪、官庄等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二龙、桐油坪、官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远光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隶民族联合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实行一区一社时,建立桐油坪大队,隶凯里管理区,始改粮农为菜农。

1966年称朝阳大队。

1971年新置东方红公社而隶东方红公社。

1981年更名为桐荫坪大队。

1983年改东方红公社为凯里公社,桐荫坪大队仍隶属。

1984年改凯里公社为凯里乡,桐荫坪大队更称桐荫坪村民委员会。

1985年5月撤凯里乡,桐荫坪村归洗马河街道办事处管辖。

2013年并村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