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兰坪县通甸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兰坪县通甸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此地兰坪县与剑川县的交界地区,为剑兰公路81公里路桩所在区域,故名“八十一”。
易地扶贫搬迁新建社区,因安置点位于通甸镇通甸村易门箐,故而得名。
“通甸”为白族语“通赕”的音译,与兰州坝相连通而言,兰州坝南起剑川县马登乡后甸村,北至本镇黄松村似已终止,然而转过蛤蟆山后,一片较为平缓的甸子又出现眼前,得名“通甸”;现村民委员会驻地通甸。
因村址松林茂密,秋末冬初松针呈嫩黄色,得名“黄松”,也称黄松场。
相传,建村前曾有一个水塘(旧址存在,水已干涸),俗称“龙塘”,建村后取名“龙潭村”;原乡政权驻龙潭村。
1956年合作化时从弩弓乡划出,单独设乡,取名“东明乡”,寓意“东方的太阳明亮”。后管理区、公社、大队、乡、村公所、村民委员会仍沿用。原乡政权驻东明村。
村子建于河边,故名。
村址座落在一条大箐的头端,得名箐头,1979年从通甸公社东明大队中划出下箐头、上箐头、水树坪3个自然村(生产队)组建一个大队,因大队部驻箐头村,因村民委员会驻地,故而得名“箐头大队”,后乡、村公所、村民委员会仍沿用。
清嘉庆6年(1801)恒乍绷率农民起义军,在此打过胜仗,故名“得胜沟”,现又通写为“德胜”。还有一说是杜文秀领导回民起义时,清军在此打了胜仗,故称“得胜沟”。后来演变为“德胜沟”,简称“德胜”。
白语地名。“下甸”为白族语的意译,意为下面的甸子(坝子);因村址位于通甸河东面的一块台地上,地处通甸坝子北部,由于通甸坝子地势南高北低,与通甸相较,地势低下,故称下甸。
“福登”为白族语栗树岗的音译,因村背后的山岗上栗树较多而得名,原称通甸小村,民国中期改称“福登”;后因村民委员会驻地福登。
1953年划区设乡时,取所辖自然村分江的“分”和黄木的“黄”组合成“分黄”,因“分黄”含有贬义,又雅化为“丰华”,故名。
“水俸”为白族语“许补龙”的因译,相传村址过去有一个天然水潭,得名“水潭”,1956年为村名的译写方便更名为“水俸村”;现村民委员会驻地中水俸。
因村民委员会驻地金竹房周围长有金竹,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