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李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李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以集镇名“李店街”派生而得名。相传原在李店河东约1公里处有胡林铺,明初有李姓移民居楚林塆、柏树塆,发家后在李店河西月港桥北红石松林岗建街,取名“红石李店”。至清咸丰、同治年间为县境东地重要集镇,称“李店街”。
位于李店镇东北方,东与杨寨镇毗邻,因广水河从杨寨镇与李店镇结合部流经,此村地处广水河的西岸,故名河西村。
“红卫”之名,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社会特色,寓含保卫红色江山、红色政权之意。后原龙王潭和薛家田村合并时,仍沿用原名“红卫”。
据《广水市志》载:“姚家店,清同治年间形成集镇,因姓氏和原为小集镇而得名,民国时期已废弃”。此集镇早已无集,成为居民点,称姚家店,后因简化演变,取名为姚店。
因此居民点居民多为熊姓,民居又建在此冲平地上,故名熊家冲。
。因为群兴村与险峰村合并而成,合并命名时,按各自从村名中取一字的原则来命名。因“兴”与“新”谐音,故名“新峰村”。
由原双岗村和寨河村合并组建而成,合并后恢复1970年第一次合并时的名称“飞跃”。寓含着人们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美好愿望。
关于天子岗的由来有一个美好的故事传说:这里风水非凡,传说将来要出一位天子。从此小山岗(后称天子岗)往后数,第100个山头就是将来要出现天子的地方。结果往后数到第99个山头时,就到了断颈塘中的山包。当地人每天到此取土,可总是前一天挖过,第二天此山又长回了原样。有同心店的人赶集路过这里觉得很奇怪:“这个山包怎么白天挖了,晚上又长起来了”。恰在这时,听到有人说:“不怕千人挖,万人挑,只怕钢钉钉我的腰”。这话传开后,有阴阳先生指点人们到此山山腰处钉了一根铜桩,结果山包后的竹林园(后称天子园)里的竹子全部炸裂开了,人们发现里面有很多竹人、竹马,据说这就是新天子的兵马。再说断颈塘的山包自被钉上铜桩后,一直出锈水,人们说这是未出世的天子的血水。后来人们就把第一个小山岗称为天子岗。
因万姓人多,形成集镇时间较晚,故名万新街,为原万新乡驻地,后万新乡并入李店乡后,此集镇逐渐萧条。
是由柯林、楼房、日新一、日新二四个大队合并而成,取名为迎春村。寓意新的村庄将迎接美好春天的到来。更包含了迎春接福,开创美好未来,让村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的美好愿望。
境内有一座名“黄金寨”的山,传说很久以前,此地有位老人一家三口在此居住,老人身旁有位独子,视若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可儿子长大之后却不成器,生性懒惰,不务正业。可怜老人每天起早贪黑,才勉强养活一家人。一天早上,老人像往常一样去挑水,猛听见井里传来“呱呱呱”的蛙鸣声,从井里飞出三粒金豆,老人拿着金豆,看看井内,依旧是黑咕隆咚。以后老人每天来挑水时,照样可以得到三粒金豆,老人就瞒着儿子和老伴,用这些金豆换取粮食,救济当地的穷人。不久后,老人病倒了,临死之前将儿子叫到床边,告诉了他这个秘密,并嘱咐儿子,莫要太贪心,金豆是大家的,要和大家共享。儿子得知后,兴冲冲跑到井边,果然得到了金豆,但是贪心使他将金豆据为己有,田也不种了,活也不做了。后来家里的金豆花完了,他又来到井边,可是井口已经被一座小山压住了。原来,井内飞出的金豆长期无人捡,越来越多,压的那只金蛙生气了,于是招来黑色的浮云遮蔽了井口,金蛙依然在里面吐着金豆,越来越多,逐渐长成了一座小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只救济穷人的金蛙,就将这座山命名为“黄金寨”。
《应山县志》记载:“相传明初有张、杨二姓移民在此聚居,地处县城至李店、太平的三岔路口,至清代在此兴街做生意,因在张、杨二姓之地,故名“张杨店”。
据当地老人所述:清末民国初时期,雷姓家族中的一大户人家在此建起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后此地逐渐发展成为了雷姓人家聚居地方,取名为雷家楼。
因此地为雷姓聚居地之一,有雷氏家族捐赠资金修建的祠堂,大殿内供有雷氏祖先像,每年清明节雷氏家族都会来此祭祀,故称此祠堂为雷家庙。现此祠堂仍保存完好。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此交战多年,老百姓死逃者不计其数。大明定鼎初,因此处荒芜人烟,洪武二年诏江西麻城世家大族迁徙至此定居,移居先民用白麻杆作标记,将所占的土地围住,形成了二个居民点,以示区分,取名上麻城塆和下麻城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