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麻栗镇境域属麻栗坡特别区督办所在地。 1949年至1957年,为镇。 1958年至1962年,为管理区。 1963年至1964年,为公社。 1965年,麻栗坡区析出麻栗坡城关、牛滚塘、红岩、老地房4大队置镇,下设4办事处。 1984年,仍为麻栗镇。 1988年,废区扩乡,麻栗坡区并入设置麻栗镇。 |
宋代至清代初期,大坪镇境域属牛羊土司。 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大坪设立分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成立大坪人民政府。 1957年11月,并小乡为大乡称大坪乡。 1958年,并入西畴县。 1961年10月,恢复麻栗坡县。 1983年10月,大坪公社改大坪区。 1988年1月,大坪区改大坪镇。 |
1950年至1954年,董干镇境域为麻栗坡市第四区。 1955年至1957年,为麻栗坡县董干区。 1970年至1983年,为董干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改董干镇。 2005年4月,新寨乡并入。 |
天保镇境域,原为南温河乡。 1956年前,南温河乡属马关县。 1957年,划归麻栗坡县。 1958年,划归马关县。 1961年,复归麻栗坡县。 1971年至1983年,为南温河公社。 1984年,改南温河区。 1988年,改南温河乡。 2005年1月1日,改名天保乡。 2007年9月28日,改天保镇。 |
1950年至1956年,猛硐瑶族乡境域属马关县都龙区。 1957年,都龙区划归麻栗坡县。 1958年,又划归马关县。 1961年,猛硐、坝子、铜塔、老陶坪划归南温河乡,南温河区同时划归麻栗坡县。 1970年,南温河析出老陶坪、铜塔、猛硐、坝子置坝子公社。 1973年,公社机关迁往猛硐,仍称坝子公社。 1985年,改为猛硐区,并将猛硐乡划分为猛硐、昆老2乡。 1988年,改猛硐瑶族乡。 |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前期,下金厂乡境域属麻栗坡特别区。 1950年至1964年,从麻栗坡区析出大坝、金厂、中寨、茨竹坝4个公社,又从八布区析出大火地、云岭2公社置金厂区。 1971年,区改金厂公社。 1983年,更名下金厂公社。 1984年后,改区,后将本区大坝乡析为大坝、仓房2乡。 1988年,改为下金厂乡,茨竹坝乡划归麻栗坡区。 |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攀枝花对汛及原东安里的南油半个甲、蝴蝶半个甲编为第五区,辖庆云、岭南、杨万3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撤销团保局,地方行政事务隶属对汛。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扩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对汛署改区人民民主政府筹办处。 1950年5月,改为麻栗坡市第二区1954年秋,区人民政府迁至八布街改为八布区。 1958年10月,八布区划分为八布、六河、杨万3公社,属西畴县。 1960年,八布、六河、杨万3公社合并为八布区,原大公社改中公社。 1965年,成立八布区。 1970年,区改公社。 1983年10月,公社改区,原大队改乡。 |
清宣统二年(1910年),六河乡境域始建陆合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八布区,西畴县、麻栗坡2县合并时改为光辉公社,属八布辖区。 1961年,西畴、麻栗坡2县重新分治,六河公社属麻栗坡县,西畴县析出听曼、东游、羊皮3寨归六河公社。 1965年,又重新并入八布公社,划出银厂、营盘山2管理区归铁厂公社。 1970年,恢复公社,六河从八布大公社中析出置政、社合一的公社机关,小公社改大队,正式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建置。 1978年11月17日,西畴县董马公社龙里大队的南令等12个生产队划归麻栗坡县六河公社。 1983年10月,公社改区公所,大队改乡,生产队按建置不变。 1988年,撤区公所,改六河乡。 |
1950年至1953年,杨万乡境域属麻栗坡市龙龙区。 1954年至1957年,为八布区杨万乡。 1958年至1962年,属铜厂公社杨万管理区。 1963年至1969年,属八布区杨万公社。 1970年,从八布区划出哪都、紫胶、铜厂、杨万、长田董定6大队组建杨万公社。 1984年,改杨万区。 1988年,区(公所)改杨万乡。 2008年8月,原六河乡龙林村民委员会并入杨万乡。 |
1950年至1953年,铁厂乡境域为麻栗坡市第三区。 1954年至1957年,改为铁厂区。 1958年至1965年,改铁厂公社。 1966年至1969年,复为铁厂区。 1970年至1983年,复为铁厂公社。 1984年,再改铁厂区。 1988年,改铁厂乡。 |
1950年至1954年,马街乡境域属铁厂第三区马街乡。 1958年至1965年,为马街公社。 1965年至1969年,改马街区。 1970年至1983年,改马街公社。 1984年,改马街区。 1988年,区改马街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