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茅田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茅田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历史记载,明末清初江汉平原闹水灾时,曾、田、胡、谭、黄五个姓氏的居民西迁来此,在此挽草为记,垦荒为田,故名。此地名有记载先民艰辛创业的历史之意。
明末清初,江汉平原闹水灾,武、冉、龚三姓族人西迁至此地,施南府建邑该地,挽草为记,落业定居,将茅草之地开垦成良田,因邻近有大茅田,此地相之小,故称此处为“小茅田”。意含纪念先民避难至此,艰苦创业之意。
该地三面环山,整个长槽只有从茅田进来的一个进口,站在高处眺望,进口为该槽的大门。传说诸葛亮带兵班师回四川时,途径此地,见其地形易守难攻,决定在此扎营修整,在休整期间,每天操兵演练。故而人们把此地叫做“耍操门”。
辖区内有一较大的槽地,位于山的北面,人们称为“后坡槽”,村民委员会驻地于此,故以此名为村民委员会名称。
此处指张大顶山,相清乾隆年间首位来此山定居者为张姓一家,且此地山高顶大,故称为“张大顶山”。
辖区内有一个山槽,因木材丰富,民国二十四年(1935)修建巴石公路时在此采伐木材,加工木板,于是人们便将这里称为“板厂槽”,故以其名为村名。
据明末清朝初期,一名为李太和的生意人来到此地,见此地地势开阔、平坦、山清水秀,加之前往“德政忠君”廉先生处看病求药之人络绎不绝,而当地人还没有察觉这商机,遂在此开设商店,生意红火;当地人纷纷效仿,逐步形成了一条100米左右的对合小街,故人们以始开商店李太和的姓名称此地为“太和街”。
指此地有一座山峰,为建始北乡茅田乡境内的最高山峰,海拔达1820米,气温低,山顶积雪难以融化,远观不见树木,只见白雪,故名。此地名意指此地属高寒之地,有指示该地气候特点的作用。
清乾隆年间,江汉平原水灾严重,朱姓先祖西迁来此,因患水灾,择一山包建房定居,故称“朱家包”。
该地岩石缝中有一股泉水,味咸,附近村民用之煮菜不需要放盐。故称为“咸池沟”。
有一梁子,形似一条龙,龙头山下有一条河,据阴阳先生说,这龙如果过河,就会将龙脉带到河对岸,会导致此地衰落,必须在龙头处修建一座司命庙,使之不能过河,人们就在山梁上修了一座庙。因这龙形山位于河流东边,因此人们就将河流称为“东龙河”此地也随之称为“东龙河”。
清康熙年间,董姓族人最先到此落户定居,垦荒种植,人口繁衍,人户增加,故以姓氏称为“董家园”。
八里荒”指从响水沟到中坦坪(三里乡)共八里路,虽属平槽,但遍地杂草,荒无人烟。意为此地未开发前人烟稀少,先民至此落业定居,不断开发,垦荒成田。
该地地形是一缓坡,形似江河停船的回水沱,从上面延伸下来的山梁长而窄,下面坡地呈椭圆形。据地名可知,当地村民系由下江地区迁来,见该地地形似江边的回水沱,故取名为“把系沱”。同时该地名体现了村民对故乡的思念、铭记。后因谐音传为“把戏坨”。
“刺竹”:系野生竹类,其竹节上生有小刺,故当地人称其为“刺竹”。此地名有记录该地原始生态之意,意指早前这里遍生刺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