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毛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毛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清嘉庆年间毛姓在此居住,取名毛庄。
因在村内刘姓为大户。原名为刘二醋,1960年因村名不文雅,刘氏家族在村内又是大户,故取名为大刘庄。
因前樊曾是西汉历史人物樊哙的外宅,在前樊北,便取名后樊。
是西汉时期名将樊哙在此建的外宅,为区分后樊,故名前樊。
因民委员会驻地李大桥,距太康县城三里,故名。
清光绪年间因位于官路边,蒋姓在此开店的较多,故名蒋店。
明洪武年间龚姓兄弟二人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太康县,其兄在太康县独塘乡南边建村称龚营,弟在太康县西七里建村称龚楼。
清光绪年间一位刘姓画匠来此地讨饭留宿正在修建的庙宇,工人回家吃饭了,刘姓画家便在墙上画画,这幅画居然画活了,后人为了纪念,便取村名刘画匠村,后演称刘化匠村至今。
原名为杨庄,明代时段姓从山东迁来此地居住,人丁兴旺,故改名为段庄。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郭姓迁此建村定居,取名郭庄,清嘉庆十二年(1806)黄姓从外地移居此村落户,村名未改,解放初期,改村名为黄郭庄。
原名王戌寨。隋杨帝十年(614)有一位名叫王隆的人从外地迁来居住开设饭店。据1970年出土的“王隆墓志铭”记载,明万历年间王隆开设的饭店尚在,王戌寨渐成露水集,其曾孙王虎入朝为官后,王戌寨改名为王隆集。
明代石姓从太康高朗迁此定居,取名石庄。后有一富户建楼,别名石新楼。
清光绪年间有一富户名叫张发海在此建村,取名张庄。后黄河泛滥,村东北角兰河决堤冲出一深水坑,终年积水不断,后人讹传有龙在此居住,十里八乡村民纷纷赶来烧香祭拜,村名便改名为老龙窝。
清代时,原名为刘楼,后耿氏家族中有人经过科考,取得功名为拔贡(清朝科举制度国子监的贡生),改村名为耿楼。
东晋名将陶侃母亲葬于此地,其墓冢由于年久形成一大土岗而得村名。陶侃的母亲因战乱不想拖累陶侃,而随着大批流民一起四处流浪,靠讨饭为生,后来流浪到此处病死,有好心村民将其安葬,后陶侃寻母到此听闻此事,将母亲重新安葬,后墓冢日积月累形成一土岗。后人就将此岗及其附近的小村叫做“陶母岗”。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