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驿马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驿马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相传唐代在此设有驿站,跑马传信,其地势险要,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历代军事要地,故称驿马关,故名。
因该社区位于东滩村境内而得名。
此地东西两侧均为深沟,唯公路从此通过,为南北交通要塞,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军事要地。据史书记载,唐代郭子仪,明代徐达都曾在此屯兵。唐代至民国均在这里设立驿站,跑马传信,故名。
以接近古时“驿马关”的关口而命名。“上关”指“到关口处”、“接近关口处”。“关口”在现在驿马村田城与徐庄两个村民小组的交界处,故名。
早年此地有一片儒树林,且有人曾在此开过店铺,故称儒木铺,后于1961年更名为儒林大队,又于1983年更名为儒林村,故名。
此地地势比较开阔平坦,且位于驿马关的东面,故名。
清末民初时期,此地地势平坦,每年夏秋季节雨水甚多,无处排放而造成内涝,当地百姓为了蓄水,在马路旁边挖了一个很大的涝坝,涝坝旁边长有夏姓家族两颗百年以上的核桃树,过路的商贩在此饮水歇凉,时间久了,人们便习惯的称此地为夏涝池,后简化为涝池,故名。
1615年,吃人贼来到这里的堡子,称此地为太乐堡,后来改名为太乐,故名。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一熊姓大户率全户40多人,来到此地扎根落户,并在居住地中央修建庙宇一座,名为吴仁三官殿(今三合寺),于是便将此地起名为熊家庙,故名。
早年此地钱姓人家居多,地处米家川塬畔,故称钱家畔村,故名。
此地原来多为翟姓人居住,而且财势大,经济情况好,建造了一座大型花园,人们将该此地称为翟家花园,1949年解放后,此地简称为花园,故名。
因此地李姓人家居住较多,故称李家庄,村民委员会设在此地,故名。
因此地米姓人居住最早,地处川区,故名。
公元前231年,秦始皇攻打匈奴,部队打算经庆阳、环县、灵武进漠北,兵行到驿马中途迷路误到此地,见有座庙,因在漠北之南,前面又是群山环绕,无路可走,视为极端,便取名为南极庙,故名。
北宋年间,此地北部角上有一座寺院,香火十分旺盛,随着时间的推移,寺院和尚人性扭曲,烧杀、奸淫、掳杀,无恶不作,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请求官府予以绞杀,并将寺院主要房屋、佛殿烧毁,后有安姓人家迁来在餐房居住,时间久了,人们就称其为安家的寺院,慢慢的就叫成了安家寺,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