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古老集镇。因是古代练兵场而得名。金代为营廓镇,元代为营城廓,后称营廓。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次勘探,认定营廓台为新石器时代山东大汶文化晚期类型遗址。 |
明洪武三年(1370),张道隆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明嘉靖年间,张须安建楼,称张楼。后族人分居前后建村。因居南,得名前张楼。 |
明洪武三年(1570),杨氏迁居此地建村,盖楼,故名杨楼。后人口较多,村一分为二,此村居西,取名西杨楼。 |
明永乐年间,周氏由商丘东迁此建村,取名周庄。 |
古传有一赵氏军官驻扎于此,喂马时发现缺一喂马的石槽,希望天降石槽一解燃眉之急,不料天亮发现,驻地西侧的杨大河果然飘来了一石槽,无人能动。赵军官以为上天在帮他,以此命名赵石槽。 |
明洪武年间,王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居商丘东南营廓集南大王庄。后一支迁此建村,因人少村小,故取名小王庄。 |
明嘉靖年间,李公由商丘南李口镇迁此定居。明万历二十八年(1611),由李文进在村东北建两阁房,取名李双阁。 |
营子原为毕家营,为毕氏所建。陈相吉、贾之兴相继迁居此村,后毕氏渐无,取名营子。 |
明万历年间,商丘沈集徐公迁此建桥,名徐桥。清代,徐姓外孙肖氏寓居此村,后人丁兴旺,改村名为肖庄。 |
明洪武三年(1370),杜氏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建楼,取名杜楼。 |
明洪武元年(1308),任氏有功受封,定居营廓西北。清代起集,故名小任集,后称小集。 |
清雍正年间,孟氏在村南建楼两栋,且又位于杨大河东,故取名河东孟楼。 |
明洪武三年(1370),由山西洪洞迁居小丁楼。清初,丁氏分家迁此建村,开大槽油坊,取名丁油坊。 |
清代,三位陈氏老汉在本村东北角修建一座桥来方便本村村民通行,后人为纪念三位陈氏老人修桥事迹,取名陈桥。 |
明万历年间,高氏由商丘东南高小庙分迁营廓东南建村。后高嵩山于村中建一楼,得名高楼。1981年由政府更名为大高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