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南田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南田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明诚意伯子刘璟自武阳迁居此地,至今已620余年。

明清时称青田县九都七源,民国时属青田县南田乡,建国后,1949年称南乡一村,1956年称南一社,1958年称南一大队,1981年更名为南田大队,1984年改称南田行政村村委会。

2004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4】35号文件指示,将原坑边垟行政村并入。

明清时属青田县九都,建国后属南田乡横山村,后归岳山乡,建横山初级社,1956年归南田乡,为三高高级社,公社化时称横山大队,1981年更名横山大队,1984年改为横山行政村。

明清时,该地属青田县九都三源,1949年建国时,属文成县南田区三滩乡三源村。

1950年划归三源乡,合作化时建三源社,公社化时称三源大队,1984年改为行政村。

2003年12月文成县乡镇行政规模调整,根据文成省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33号文件指示:同意原三源、小坑边等2个行政村,辖13个村民小组,并入三源村,驻地三源,属三源行政村管辖。

1949年称梅树村,属南田乡,1950年归西垟乡,1952年属武梅乡,1956年复归岳梅乡,1958年称梅树生产队,属南田人民公社岳梅生产大队,1961年称梅树生产大队,属岳梅人民公社,1984年称梅树村,属岳梅乡,1992年随岳梅乡并入南田镇,2004年,原梅树、马上2村合并组建梅树村。

建国时属南田乡,后改属西垟乡、武阳乡,1956年转归岳梅乡。

原名武阳村,合作化时建武阳生产队,公社化时为武阳大队,1984年改为行政村,属岳梅乡。

1992年5月撤区并乡行政区划调整并入南田镇。

原属龙上村,解放后属南田乡,称上村。

1950年改属龙岙乡,1956年复归南田乡。

1958年建上村大队。

1961年改属龙岙乡称龙三大队,1981年更名龙上大队,1984年改为龙上行政村。

1992年撤区并乡行政区划调整归属南田镇。

2004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4】35号文件指示,将桥头行政村并入龙上行政村。

2003年12月文成县乡镇行政规模调整,根据文成省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33号文件指示:同意原隔水、过垟坵、西垄等3个行政村,辖15个村民小组,并入五源村,驻地过垟坵,属五源行政村管辖。

2019年五源村、新星村合并建立五源村。

该地原为店岭、竹园底、源头三个行政村的管辖地带。

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33号文件指示,将店岭、源头、竹园底三个行政村合并为新的行政村。

并命名为新岳村。

原为龙二、梁岳分开的两个行政村。

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33号文件指示,将龙二、梁岙两个行政村合并为龙岙行政村。

明洪武年间,该地为青田县的九都,明诚意伯刘伯温次子刘璟携侄刘由武阳迁居此地。

建国后,属文成县南田区南田乡辖地。

2004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驻地,文政发【2004】35号文件指示,由谢塘岸、新宅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

建国时属南田乡,称十田村;1950年改属龙岙乡,称呈段村;1956年划归十源乡称呈段初级社,后历称高级社、大队;1984年改为行政村。

2011年文成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浙政函【2011】123号文件指示,随十源乡并入南田镇。

1949年属十源乡郑岙村;1952年划归虎岙乡;1956年复属十源乡;公社化时称郑岙大队;1984年改为行政村。

1986年被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村。

2011年文成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浙政函【2011】123号文件指示,随十源乡并入南田镇。

明清时属青田县九都十源地。

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19号文件指示,将东步、底新屋、驮房、驮垟等四个行政村合并为十源行政村。

2011年文成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浙政函【2011】123号文件指示,随十源乡并入南田镇。

2019年,十源村、高民村合并建立十源村。

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19号文件指示,将坳坪村、下堡村等二个行政村合并为光明行政村。

现属南田镇光明行政村管辖。

2011年文成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浙政函【2011】123号文件指示,随十源乡并入南田镇。

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19号文件按指示,由高展、叶山、李垟塆三个行政村撤并组合成高新行政村。

2011年文成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浙政函【2011】123号文件指示,随十源乡并入南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