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内乡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内乡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古称隆原。

宋金时称渚阳镇。

元初内乡县治由峡口镇(今西峡县城)徙此,初建土城。

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

明清皆属渚阳保。

民国时为中区城厢镇。

1948年置城关镇。

1958年成立天安公社。

1981年复为城关镇。

隋、唐属菊潭县,五代周废菊潭县,并入内乡,设夏馆保,属内乡。

清为夏馆保。

1912年为东四区。

1931年改为第六区。

1941年为夏馆镇。

1948年设夏馆区,属内乡县。

1951年划东部区域属七里坪区。

1957年夏馆区划为夏馆、板场、万沟3乡。

1958年夏馆、板场两乡合并为旭光公社。

1961年为夏馆区。

1962年分设夏馆、板场2公社。

1985年夏馆公社改置夏馆镇。

明初属内乡县桥头保。

清代为永青保。

民国时为南二区。

1948年设师岗区。

1956年改设师岗中心乡。

1958年成立师岗公社。

1962年析西部区域另建瓦亭公社。

1984年改设师岗乡。

1985年改置师岗镇。

1949年设马山口区。

1952年析西北部设七里坪区,西南部设余关区,南部属杨集区。

1958年成立马山口公社。

1984年改设马口山乡。

1985年改置马山口镇。

明成化二十年(1484)为城保。

永历十二年(1658)为渚阳保。

1941年为城厢镇。

1949年改为城关区。

1955年设立城关中心乡。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71年更名城郊公社。

1984年改设城郊乡。

1994年改置湍东镇。

民国时属赤眉区。

1949年后仍属赤眉区。

1958年成立赤眉公社。

1984年改设赤眉乡。

1994年改置赤眉镇。

清代属内乡县永青保。

民国分属内乡县南二区师岗区、南三区李官桥区。

1948年属师岗区。

1956年设瓦亭中心乡。

1958年属师岗公社瓦亭管理区。

1962年析设瓦亭公社。

1984年改设瓦亭乡。

1998年改置瓦亭镇。

1941年为王店乡。

1949年仍为王店乡。

1955年设王店中心乡。

1958年成立王店公社。

1984年改设王店乡。

1998年改置王店镇。

明成化年间设灌涨保。

清末为灌涨联保,属杨集区。

1912年属内乡县东二区。

1931年属内乡县第七区。

1940年属内乡县杨集区。

1949年设灌涨乡。

1958年成立灌涨公社。

1958年更名杨集公社。

1962年复灌涨公社。

1984年改设灌涨乡。

1992年改置灌涨镇。

民国时分属内乡县岞𪨰、丹水区,淅川县马蹬区。

1949年后均属岞𪨰区。

1956年属张岗中心乡。

1958年属岞𪨰公社。

1962年成立西庙岗公社。

1984年改设西庙岗乡。

2009年改置桃溪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建岞岖区。

1962年7月,改为岞岖公社。

1983年5月,由岞岖公社改为岞岖乡。

[1]2015年,由岞岖乡改为岞岖镇。

1951年设余关区。

1955年改设余关中心乡。

1956年复名余关区。

1958年复余关中心乡,同时析设子育中心乡。

1968年成立余关公社。

1984年改设余关乡。

2016年改置余关镇。

清代属夏馆镇。

1932年属内乡县第九区。

1949年属夏馆区。

1955年属雁岭中心乡。

1956年复属夏馆区。

1958年属夏馆公社。

1962年析夏馆公社成立板场公社。

1984年改设板场乡。

明、清属内乡县长庆保。

1949年前属内乡县南一区。

1949年属城关区。

1955年设立大桥中心乡。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大桥小公社。

1962年改为大桥公社。

1984年改设大桥乡。

清属郦城保。

民国时分属内乡县赤眉、丹水区。

1949年后分属赤眉、丹水、城关、余关区。

1956年分属赤眉、城关、余关区。

1958年属赤眉、城关公社。

1962年成立赵店公社。

1984年改设赵店乡。